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是怎麼回事?

用戶2370470902392


這種情況我高度懷疑老人是不是罹患了老年抑鬱症。

抑鬱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這裡面,中老年人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有報道說,每五個老年人當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更有甚者,說老年人罹患抑鬱症的比例高達1/3。

這是因為,老年人處於老年階段多有一種孤獨感,尤其是對於一些平時缺乏興趣愛好不善交往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加上老年人多伴有各種各樣的軀體疾病,而軀體疾病又多伴有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

問題中提到的這位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均屬於老年抑鬱症的典型表現,肯定特別痛苦。

但必竟信息量少,建議家人帶他去當地精神衛生機構或三甲醫院的心理科面診。

通過抗抑鬱藥物治療輔以心理疏導,一般均可達到相當好的效果。




心理醫生張彥平


,.謝問、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進入老齡年、腰疼腿疼、重活幹不了、輕活幹時間長也是累、是一方面、心情高興、幹活雖然累、也很樂意、二個方面、心情不高興、也不願與人交流了、沒心幹活、最主要的是家醜不能外揚、心理不同快、有心病、~和兒女們生活在一起、靠前不對、靠後也不對、人老′就是難、.兒子媳婦、懂事孝順的、倆人談說老人的時候、乘老人不在的時間說、灬在一方面夜深靜的時間俏俏說、隔牆有爾、別讓老人聽見、老人聽到了嘴上說不出、心理會生闥氣的、在面對兒子媳婦不孝順的、不知道尊重長輩、當面給老人氣受、別小看這些家庭小事、:面對一沒收入、二、老實善良補實的老人、、人老了很自覺、心理真委屈、自巳老了吃閒飯了、不能幹了、讓老人能不傷心落淚嗎、老了得不到兒女的關心照顧、反而是嫌棄冷落數落、老來難、~老來難、吃人家這碗飯真不容易、最後依靠經是這樣的結局、、敬請網友們多提見解、謝


奮鬥者11


心理老師左叔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有時接待老年人來訪者,對你提出的“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是怎麼回事?”的問題,我結合做心理諮詢工作的體會來回答你的提問。

這是我在悟空問答第二次回答有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問題,很有現實意義,許多老年人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

第一,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是怎麼回事?我不知道你說的這位老年人是新近退休的,還是已經退休多年的?我暫且把他理解為新近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退休是一個人人生的非常重要的變化,是老年期生活的開始;退休導致老年人社會角色發生變化,從工作崗位迴歸家庭,社會交往逐漸減少,收入也縮減了,對退休以後的生活有一個適應期,有些人適應的快一些,積極適應;有些人適應的慢一些,消極適應,於是很多老年人會出現退休綜合症,你說的這位老年人可能就屬於退休綜合症。

第二,何種原因引發退休綜合徵?許多老年人退休後不能適應退休這種變化,無法順利接受新的社會角色和生活方式,進而引發老年人出現悲傷、焦慮、抑鬱,如你所說不願與人交流,情緒不穩定的不良心理行為表現,嚴重的還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如果及時調整心態,不轉變自己的態度,還會影響老年人的人際交往,使老年人感到無用。

第三,如何調整“老年人心情煩躁,不願與人交流,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是怎麼回事?”這種狀態呢?

一是要幫助老年人認識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老年人要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積極適應老年生活。二是主動調整自己的心態,既然已經進入老年期,就要積極的學習、生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陽光的心態對待老年生活。三是活到老,學到老,培養興趣愛好,學習新知識、新觀念,樂於接受新生事物,利用退休後的先下時間 充分享受興趣愛好之快樂。四是保持積極的人際交往,多與朋友來往,在參加社區各種活動、參加老年大學學習中認識新朋友,這樣可以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五是維護好身心健康,有病及時就診治療,不僅要維護身體健康,更要調適好心理健康,養成健康生活的行為習慣。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