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這幾天分享自家農村房子好漂亮,你也分享一下好嗎?有何分享?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七八十年代我父親建的是紅磚瓦房,現在已經過時了。

在農村每一戶有錢沒錢都要建房子,就是十年前建的樓房到如今也算馬馬虎虎,一般般啦!

農村裡農民的富裕體現在房子上,現在的農村到處是三層四層小洋樓,看得眼花繚亂。

下面就讓大家見識一下我村的洋樓吧!那種風格好就告訴我,農村皮蛋哥也想建。。。

一套洋樓空殼三五十萬塊錢不算多,裝修入住百八十萬是要花的。

這就是湖南的農村,這就是我想回去養老的農村。











皮哥不姓皮


我家的房子🏠,父母結婚的時候修的,外觀上不美,卻承載了很多兒時的記憶,它在我心裡很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8252c2c9e46496f8e68782a86cb3d89

二貨文


現在農村家蓋房子,早已脫離了以前那樣“堂屋丈二寬,東西包四間”的蓋法。

當初說媳婦時,誰要一問,你家的地基有多大?要是說“五裹三”的話,那女方基本上就同意一多半了。

“五裹三”,其實就是三分地,意思就是堂屋五間,兩遍陪房各三間,通常東屋挨著大門,西屋挨著廁所。因為後來時興了鍋爐取暖,南屋基本上都是廚房和鍋爐房,這是當時的建築格式。

後來又時興了套間,其實還是原來的“五裹三”地方,就是把原有的房屋面積分成南北兩份,將背面一份建為堂屋,也就是正屋,正屋再分成前後兩個屋,前面是客廳(客廳就是這個時候時興的),客廳後面是臥室。然後東邊兩間是臥室,臥室外面是鍋爐房和廁所。為了對稱,西邊外表看是和東邊兩個臥室一樣,只是有一間臥室,另一個門打開,是通往二樓的樓梯,樓梯外的西屋是廚房和洗浴室,外邊是大門。

二層的格局和一層一樣,只是多了走廊,也就是一層的屋簷,寬一米,安裝了大窗戶大玻璃,採光很好。

三樓只蓋了正屋五間通房,是為了放雜物和糧食,沒蓋的那部分,也就是二層客廳平面頂,和東西屋頂一樣,留著曬糧食。這樣的建築格局在近二十多年非常流行,直到目前,依舊盛行,這就是農村比較好的房子,目前有許多人把剩下的院內空間也用採光板棚了起來,這樣既保溫又防雨。

其實在此之前農村的房前後空丈是九尺寬,小時候習以為常,覺得也不小,我一直住到結婚,後來翻蓋了東屋,蓋的就是所謂的“丈二”空。只到後來村裡蓋樓,才離開老屋。

直至目前,村裡的老房子住人已經不多了,大部分搬進了規劃的小區。小區內的院落、房屋是村裡統一規劃的,一排排的整齊、敞亮,規模建築是一模一樣,曾經有人喝醉酒,走錯過家門。[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