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最後一個窩棚戶的故事

昌宁最后一个窝棚户的故事

22年间,杨光辉一家6口在简易的窝棚里过着没水没电离群索居的生活。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镇、社区、村民小组各级扶贫干部将窝棚所在地的昌宁县卡斯镇客邑社区高寒村民小组王牌垭口作为攻艰克难的阵地,倾注了无法比拟的心血与汗水,最终让昌宁县最后一个窝棚户搬进了新家。

阳春三月,在位于昌宁县卡斯镇客邑社区高寒村民小组的王牌垭口,两间由政府帮建的兜底保障性住房格外抢眼,洁白的墙面与对面小山坡上的简易窝棚形成鲜明对比。坐在低矮的旧窝棚前,杨光辉,这位当年屡次触碰计划生育红线、拒绝政府救助、曾发誓永远不和“政府”打交道的56岁村民略显羞涩地看着300米外的新房说:“我诚心感谢共产党。”

背离正轨的生活

昌宁最后一个窝棚户的故事

“他早已解开了心结,现在终于知道各级政府是真心帮助他的。”作为帮扶责任人,卡斯镇林业站干部杨正金亲历了杨光辉由极端抵触到心怀感恩的转变。

1996年,杨光辉和兄弟分家,由于手头拮据,在和亲戚借款建房无果后,他在离家不远的大地头搭建起了简易窝棚作为临时居所。几年中,杨光辉的妻子胡光英生下两个女儿, 执着于“重男轻女”的观念,杨光辉夫妇走上超生的道路,直至生下一个儿子。而杨光辉因超生与村组干部的关系日趋恶化,在贫困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22年,虽然杨光辉一家早已习惯了离群索居的窝棚生活,但各级党委政府却从未放下对他一家的牵挂。

屡遭尴尬的牵挂

昌宁最后一个窝棚户的故事

客邑社区主任杨加梅告诉记者,只要一有寒衣救助、临时救助或入户送温暖等,社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杨光辉家,但每次上门杨光辉不是刻意逃避就是直接拒绝,让一次次关怀终结于尴尬中。

2009年,杨光辉一家搬离居住了11年的大地头,选址于王牌垭口一处向阳的山坡上重新搭建了窝棚。这期间,村里多次找到他希望为其解决水电问题,但固执的杨光辉坚持不接受来自政府的帮助。

说起这些,高寒村民小组小组长杨金东不住地摇头:“不理解、不接受、难沟通,让各级扶贫干部伤透了脑筋。”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杨光辉一家的境况成了各级政府和驻村帮扶干部最关心也最头痛的难题。怀着不让一个人掉队、千方百计促群众脱贫的初心,社区班子及驻村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到杨光辉家做工作,以不同方式拉近距离,希望通过接触沟通来打开他心里的那把锁。扶贫干部来了一拨又一拨,但与杨光辉沟通的工作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2017年11月14日,刚刚调整为杨光辉家帮扶责任人的镇林业站干部杨正金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杨光辉的窝棚,他希望与杨光辉的“亲戚”关系能说服杨光辉抓住国家保命房建设的机会,早日搬出窝棚。此前众多工作队员的遭遇让杨正金做好了第一次走访会失败的心理准备。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屁股还没坐热,交谈还没有接触正题,杨光辉就表明了不接受政府任何帮助的态度。这让杨正金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人心都是肉长的,怎么真心付出就得不到回应?怎样才能焐热这块最冷的石头呢?”

焐热最冷的石头

昌宁最后一个窝棚户的故事

2017年12月,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杨光辉突然走进了社区的大门。是什么原因让17年未与“政府”打交道的杨光辉走进社区?原来,杨光辉的大女儿因没有身份证无法办理结婚证,不得已才抱着试试的态度进了社区。17年来与“政府”的“对抗”,让他设想过无数种被拒绝办理手续的理由。可让杨光辉没想到的是,此行不仅顺利办理了大女儿的身份证,还附带办理了二女儿、三女儿的相关手续。杨加梅说,从方便群众、理解群众的角度来看,他们一次就给杨光辉开了3张证明,也是希望他们一家能尽快到派出所补办各种手续,方便孩子们以后的生活。

3张证明及时快捷的办理,让杨光辉的心里泛起了涟漪。而社区干部也发现了这个微妙的变化,他们决心以此为突破口,融化这块最硬的坚冰。这次后,杨正金转变了工作方式,他把让杨光辉听自己讲的方式换成自己听杨光辉讲,充当杨光辉的倾诉对象。慢慢地,杨光辉不仅解除了“戒备”,也习惯了这个扶贫“亲戚”坐在自家火塘边拉家常。2018年初,在一次闲聊中,杨正金对杨光辉说:“如果以后你儿子找到了女朋友,带回窝棚来会不会不合适?现在刚好有兜底帮建保障性住房的惠民政策,要不要考虑一下?”昏暗的火塘边,杨光辉沉默了好久。“嗯,要不在原址拆除重建吧。”走出窝棚的杨正金用几乎是颤抖的手拨通了给社区的电话。听说杨光辉家的工作有了突破,社区里的挂包帮干部高兴得跳了起来。可万万没想到,杨正金才回到社区不久,就接到了杨光辉反悔的消息。

为了不让来之不易的进展化为泡影,社区监委会主任赵永刚立马跑到了杨光辉的窝棚。在两个小时的交谈后,接受了杨光辉提出的把新房盖在窝棚对面的山坡上的提议。当天,社区就组织人员完成了新址建房拉线定桩和施工队落实等工作,看到一伙人忙里忙外,杨光辉第一次感到有些对不起大家。

2018年8月,由政府兜底帮建的两间住房建造完工。当得知国家兜底保障性住房标准为每户补助6万元至8万元,超出部分由户主承担,但自己家的房子造价却达到11万元,镇财政还承担了超出部分后,杨光辉感叹:共产党真是来帮我啊!

昌宁最后一个窝棚户的故事

新房建起后,镇财政所所长罗云鹏自掏腰包为他家添置了床、沙发、茶几和衣柜; 卡斯镇文化和广播中心送来了电视机;镇派出所所长李杰平送来了红包……

乔迁新居当天,杨光辉主动给社区干部打电话,希望大家能到新家吃一顿饭,自己好当面表示感谢。杨光辉说,这些年自己没有反省过错,导致心结越结越死,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各级扶贫干部不厌其烦的工作,他们一家人还会继续住在窝棚户里被别人笑话。

从居住了22年的窝棚搬到水电路三通的保障房里,在没有烟灰的新房里用电饭煲煮饭,看着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欢欣,胡光英说,那是她做梦也没想到过的好日子。搬进新家,对杨光辉一家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对县、镇、社区、村民小组各级扶贫干部来说,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对昌宁县来说,窝棚户的终结意味着全县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

记者采访当天,恰逢有人来向杨光辉三女儿提亲。看着儿子忙前忙后欢快的身影。杨光辉说:“如今,我只希望儿子能学到一技之长,活出个样子给大家看,不要再成为政府的牵挂。”

字相禹/文 傅华平/图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传部保山新闻网管理,保山新闻网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体。关注本账号您将能及时收到保山的新闻资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山新闻网联系信息电话: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