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的一些有趣傳說和小知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又快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各位小伙伴是不是早已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准备快点回家与家人团聚呢?春节作为我国独有的节日,最早时源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到了周代才叫“年”,所以,春节也称“过年”,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很多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祭祖,扫尘、办年货、贴春联、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吃水饺、吃汤圆、拜年、放爆竹等习俗。到了现在,春节对于中国人所代表的意义除了是一个传统节日以外,更是承载了离乡打拼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一家团圆的美好盼望。在此,长生也衷心的祝愿各位离乡打拼的朋友能早点买到回家的车票,早一点和家人团聚。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小知识吧!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除夕,守岁和拜年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它头长触角,非常凶猛,每到岁末的晚上‘夕’就出来伤害人。于是,每年的岁末,村子里的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这年岁末,村子里的人们正要扶老携幼上山避难。忽见村外来了个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浓眉大眼,甚是可爱。这小孩子来到村子东头看见一位老婆婆正要往山上逃命,便问:大家为何这么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怪兽‘夕’又要来吃人了。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到了晚上,‘夕’闯进村。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火光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响声,“夕”吓的撒腿就跑,再不敢往前凑了。第二天早上,村子里的人回来了,年告诉老婆婆:“夕已经被他赶跑了,以后岁末那一天只要在门上贴上红纸,屋里点燃篝火,晚上敲敲打打,夕就不敢过来了”。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终于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后来,村民每到岁末就在门上贴上红纸,屋里点燃篝火,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话,守到天明,到了白天出门后互相道贺。为了纪念‘年’,就把岁末那一天定为“除夕”,由于是年告诉了大家驱赶‘夕’的方法,大家就把第二天定为‘年’。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倒贴福的传说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老百姓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朱元璋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这就是倒贴福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春节的几个小知识

在民国以前,春节可不是正月初一哦!而是指“立春”的那一天,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正式定“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联在宋代以前叫桃符,桃符是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上面写着降鬼大神“神荼”(shenshu)、“郁垒”(yulv)。在宋代以后才改叫春联。

关于春节的一些有趣传说和小知识

各位小伙伴,你们又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传说和小知识呢?欢迎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