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or被辞退,一招破解职场中该如何高效沟通

一、职场沟通的重要性

在职场综艺《求职高手》的一期节目中,求职大学生郝泽栋和前来招聘的老板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老板:什么可以让你在职场上快速成长?

郝泽栋:要变压力为动力,鞭策自己成长。

老板:怎样叫压力变动力?

郝泽栋:比如我做一些事情没有做好,老板批评我,这就是在帮我,所以首先我要严于律己。

老板:怎样是严于律己?

郝泽栋:就要从一些最基本的小事做起。

老板(有些不耐烦):比如,比如呢?

郝泽栋:比如老板叫我擦桌子,如果窗户不干净的话,我会顺便把窗户也擦干净。

老板无语:你要是擦桌子的话,那我觉得你的大学白念了。

最后,老板表示,他希望自己招到能有“向上管理”心态的员工,即可以了解老板自身长处短处,并按照其风格给出方案的员工,而不是“机械化”唯命是从,被动等待吩咐的人。

其实,从两人“挤牙膏”的对话可以看出,老板一直希望这位大学生能够主动、全面、系统地跟自己讨论未来的职场规划,更希望看到的是他野心的一面。

然而对于郝泽栋来说,乖乖等着老板提问,把自己认为是最标准的答案奉上便是满分。

于老板而言,一个前来求职的大学生,必然具备了和应聘官侃侃而谈的资本和心理准备;于大学生而言,老板问什么答什么就算交差。

很多时候,老板和员工看似在沟通同一件事,但由于身份和角度不同,导致两人中间隔了一层真空玻璃,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却都没有get到对方的意思。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称为透明度错觉。也就是“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对他人个人心理状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人们高估自己的个人心理状态被他人知晓的程度”。

在职场,之所以会出现上下级沟通透明度错觉,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加薪or被辞退,一招破解职场中该如何高效沟通

二、为什么上下级经常有沟通障碍?

1、老板与员工掌握信息程度不同

知乎网友@牛二,分享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次她将一个团队项目分给手下一个学员带着去做,并给定了截止日期。那位学员想着在团队面前卖个人情,便自作主张说“大家都好忙,我照顾大家把时间改一下,晚一点也没关系”,然后在没有提前知会网友的情况下,擅自更改了截止日期。

在网友气愤地质问下,那名学员委屈表示反正是公司内部的事,上下级之间都是自己人,通融一下不也没关系吗?

网友无语,向她坦白这个项目不是公司自己的,而是承接了上游公司的任务,做完要按规定时间上交,然后再由上游公司继续去完成。

在学员所掌握的信息里,这不过是公司上层派发的一个任务,自己需要应付的只有领导。

但在网友眼里,面对的是整家上游公司以及上游公司背后的客户。

网友以为学员会明白任务的庞大性,学员以为网友会理解自己体谅团队的用心。

在信息地图上,学员掌握的是一个点,而网友掌握的是一个面。如果学员知道公司背后还有大公司,那么大概便不会随意改动日期。

因此,对信息掌握程度的深浅,导致了上下级沟通的透明度错觉。

2、老板与员工心态不同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小王在物业公司,无论什么事都认真完成。而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块,几次私下找老板“加薪水”,得到的答复都是:眼光放长远。

小王认为是敷衍,便辞了职。辞职时,老板拉住他给了5000块,说知道他对公司的付出,并透露自己想把公司做大。最近在筹措资金,所以暂时没法涨工资,希望他可以留下一起“打江山”。

小王觉得老板还是在画大饼,离开了公司。

三个月后,公司真的上市,所有员工都分得了10000块分成,就连离职的小王也得到了1000元的“追加奖金”。这时,他才后悔不已。

老板以为小王懂自己的野心,小王以为老板懂自己的需求。两人看似在谈论加薪这件事,但小王心里想的是“我只想拿到眼前应得的”,而老板则想的是“委屈你一时,予你更多利益”。

小王考虑的是个人和当下,老板看重的是全体和未来。

就像一位网友所说:老总的累是睡不着的累,员工的累是一头倒下睡大觉的累。

心态的不同,造就二人沟通角度不同,最终出现鸡同鸭讲的窘境。

加薪or被辞退,一招破解职场中该如何高效沟通

三、良好的职场沟通,应该怎么做?

1、在对方表达完需求后,一定要复述确认

葛洛夫说: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

复述确认正是帮助沟通者充分掌握对话内容的绝佳技巧。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带团队时,因为没有确认沟通内容而损失惨重的例子。

当时团队进来一个实习员工,网友跟其沟通后,实习员工表示听懂了。由于时间紧凑,网友和团队其他成员便各自投入到工作中。

实习员工按照“指示”开始了自己的任务。

快到交付期的时候,团队开会展示各自成果,却发现实习员工做的东西几乎全不符合,很多内容需要重做。

于是整个团队加班加点重新返工,但还是延误了交付期。最后这名实习员工背锅,被辞了职。

正是由于该员工没有向上级复述任务内容,只闷头按照自己的理解盲做,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职场沟通,切忌双方互换信息后却没敲定结果,让之前的交流成了无效文字。

因此无论双方看起来多么明了对方的意思,也一定要在最后复述确认。

比如,用“文件是明天/后天/X号给你对吧?”、“先给领导过目/签字,再交给财务/人事对吗?”、“我再确认下,这份文件必须打印对吧?”等话语结尾,做到“板上钉钉”。

2、计划在前,行动在后

有句话说的好:平时做事无计划,急时做事无头绪。

没有计划,做事时便杂乱无章,更不要说沟通时能有条不紊地传递有效信息了。

比如,在进行沟通前,先列好要问的问题及需要传递给对方的情报,才能尽可能在一次对话中“一锅端”解决,而不是反反复复进行多次沟通。

知乎网友@梦婷,刚入职时被领导安排向上级部门咨询几个问题。

刚拿起手机却被领导阻止:“上级部门下发通知上有三个联系人,你知道给谁打能够一次性解决你所有问题吗?需要问的问题你都记下来了吗?这些问题的顺序排好了吗?如何问对方不会厌倦你想清楚了吗?”

网友瞬间蒙圈。可以预见,如果不是领导的提醒,几个简单的问题可能来来回回5、6个电话都未必能解决,而且还会因为打扰到上级而遭到批评。

因此在沟通前,不妨将待沟通事项一一写下。沟通过程中,解决了的就划一个勾,当时不能解决的,记下原因和能够解决的时间,暂时放到一边,也不会干扰当前的工作。

3、比起推卸责任,不如承担并立即寻找解决办法

当沟通出现问题时,与其抱怨同事和领导与自己“八字不合”,不如主动观察他们的沟通特点,找到合拍的沟通技法。

朋友A的领导是个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人,因此无论是会议准备,还是年终总结,A都会详细将来龙去脉汇报给他,并也一直得到该领导重用。

然而换了领导之后,A每次汇报不仅总被打断,还被批评“你说这些都有什么用啊”、“别什么重要不重要的都跟我说”。

朋友很挫败,觉得“我该做的都做到位了,这个领导屁事太多了”。

然而烦躁过后,她开始分析,既然这个领导喜欢简洁的汇报风格,那挑重点的说不就完了吗?

果不其然,领导挑剔她的次数越来越少,两人沟通越来越合拍。

办法总比问题多。当我们一口认定是环境的问题时,便会局限于眼前的困境,放弃寻找办法。

当我们着眼于发现办法时,无论如何总会寻得突破口。

4、项目复盘,工作总结

很多人总是抱怨“年终总结”、“月评”等是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写总结的时间还不如拿来工作。

自媒体人王盐认为复盘与总结,是老板用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成长”。

有时候工作总结甚至可以帮助扭转领导对自己的认知。

曾国藩最初围剿“太平天国”时非常不顺,打了很多败仗。

在给皇帝的“工作总结”中,他写道“臣屡战屡败”,被旁边的下属阻拦并提议说“大人这样写怕是要龙颜大怒,必定有损对您的信任。不妨改成‘屡败屡战’,虽然败了,但能表达您越挫越勇的态度”。

曾国藩深以为然。果然,皇帝看后龙颜大悦。

总结和复盘不光是流水账一般絮叨这一阶段做了什么,而是向老板展示积极心态以及从过往经历中得到成长的契机。

比如写写项目做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对更高目标的征服欲以及学到的更高效谈判的经验;又或者一年里项目不顺时,自己因为什么从沮丧、自责逐渐走出并重新恢复斗志,以及通过这次失败总结了应该避免的误区等。

展现自己打不到的心态和显著的成长,是复盘和总结作为沟通桥梁时的提供的重要作用。

加薪or被辞退,一招破解职场中该如何高效沟通

四、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而那些懂得利用沟通技巧的人,就像学会了穿针引线,能够帮助双方剥茧抽丝,最终将问题层层拨开,一击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