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書法小故事?

書語畫


書法家歷史故事:蕭峰學寫“鳳凰尾”

蕭峰,字宣穎,小名叫作暗(agrave;n)黎,是南朝齊高帝的第十二個兒子,被封為江夏王,曾經擔任過侍中、散騎常侍、徐州刺史、秘書監等職務。他小時候生活在張氏房裡,喜愛書法,張氏卻沒有紙給他練字,他就在井的欄杆上練字。字寫滿了,他就用水沖洗乾淨後再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來了,不許人清除窗上的灰塵,而是在上面練習寫字。像這樣一天天地練習,從來不間斷。在他五歲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練習“鳳凰尾諾”的字體,他一學就會。高帝十分高興,獎給他珍貴的玉麒麟,還風趣地對他說:“這是麒麟獎賞鳳凰尾啊!”蕭峰後來更加刻苦練習,成為人們推崇的書法家。

書法家歷史故事:歐陽詢流連觀碑

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字信本,譚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練習書法很刻苦,博採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一家,人稱“歐體”。有一次,他出使歸來,騎馬路過一處荒郊野外,在亂草叢中發現西晉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一塊石碑,停馬觀賞了很久都捨不得離去。走出幾里後,又返回來,下馬坐在碑前仔細觀看,體會索靖草書的妙處。當晚,他回到了住處,徹夜難眠,想著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騎馬趕到石碑前,反覆揣摩,並鋪開紙,一筆一畫地臨摹。就這樣,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書的筆法融會貫通,瞭然於胸,才高興地離去。

書法家歷史故事:柳公權謙虛學書

柳公權小時候字寫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師和父親的批評。他虛心聽取他們的教誨,經過一年的勤學苦練,他寫的字進步很大,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的次數多了,柳公權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寫大楷比賽。他很快地寫好了一篇,滿以為穩拿冠軍,臉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一位賣豆腐的老人見柳公權這麼不謙虛,想給他潑點涼水,走過去對他說:“華原城裡,有個人用腳寫字,寫得比你還要好。”柳公權聽了有點不服氣,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華原城。他親眼看到那位無臂老人用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用右腳夾住毛筆,龍飛鳳舞地寫對聯,寫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靜下來想想,覺得自己那麼一點成績真算不得什麼。他誠懇地對那位無臂老人說:“柳公權願拜您為師,請老師告訴學生寫字的秘訣。”無臂老人沉思片刻,給他寫了四句話:“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老人解釋說:“這就是我寫字的秘訣。我用腳寫字,已經練了50多個年頭。我磨墨練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寫完字就在半畝大的池塘裡洗硯,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還差得遠呢!”柳公權牢牢記住老人的話。從此以後,他更加勤奮地練字。他蒐集了許多古代書法家的字,反覆琢磨,吸取各家的長處。他經常登門拜訪當時的書法名家,向他們虛心求教。他還時常請同學、親友、陌生人指出自己書法上的不足之處。柳公權在書法領域不知滿足地刻苦鑽研,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


半島快訊


好的,我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相傳,東晉年間,有位修化于山陰的道士,特別喜歡王羲之的字,可惜無緣獲得。後來,他從別人的口中瞭解到,王經常觀察白鵝遊戲,並從雙掌划水中吸取筆法。於是就買了一大群鵝養起來,伺機接近王羲之。

功夫不負有心人。道士觀察到王義之經常從一條小道上出入,於是就把他所養的鵝群趕到道路兩邊,日夜等侯。

一日,王偕友路過,果然被路邊白鵝吸引,駐足觀看,愛惜異常。知道了是道士所有後,欲出高價買走。道士欲擒故縱:我視鵝為朋友,怎麼能賣給你呢?在王義之再三央求下,道士轉入正題:要不,你給我抄一部《黃庭經》,我把這些鵝親自給您送去!

交易達成,皆大歡喜!

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由來。

三百年後,另一位既崇拜王羲之,又崇尚道士的大詩人李白,感於此事,作詩頌曰:

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

應寫黃庭換白鵝。

說到李白,我再聊一聊他的書法趣事。

李白人稱詩仙,自然骨子裡崇仙尚道,這從他那些誇張豪放的詩句裡就能看到。一日興起,邀杜甫,高適等詩友出遊,時修行於王屋山的白雲先生司馬承禎,為道教清派宗師,與李白交往甚篤。於是李杜等人一路直奔王屋山,赴陽臺宮訪司馬。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當李白一行登上王屋山,一問方知,司馬先生已經仙逝。李白於陽臺宮外肅立許久,為痛失知音而沉默不語,神色凝重。下山後,把酒痛飲,酒後遂作《上陽臺帖》(後人命名),凡二十五字,暢快淋漓,字字珠璣!

這幅法帖,也是李白存世的唯一墨寶。

此帖自李白之後,為歷代藏家和愛書者所愛,所以也屢經易手。其中,狂愛藝術的宋徽宗趙佶,更是視若珍寶,前序後跋,為此帖重塑金身。又經元,明,清,至民國初,流落於民間。

民國時期有位國學大儒,也是大收藏家,被人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先生,得到《上陽臺帖》被人慾賣往國外,十分著急,經多次磋商後,變賣府邸,以六萬大大洋把此帖買下。建國後,他聽人說毛主席喜歡書法,遂把此帖贈送主席。

毛主席一見此帖,便愛不釋手,細細揣摩,時時賞讀。做為一代偉人,主席知道此文物的價值,不久便捐給了故宮博物館,也成了博物館鎮館之寶中的一員。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書法趣聞,聞者增趣!


非非空


歷史上書法的故事很多,不過對我啟發很大的一個故事是歐陽詢的,因為時間長了我也只記得大概吧,是說歐陽詢有一次騎馬行走,看見路邊一塊石碑,上面字不多,就幾個字,邊走邊看就過去了,但他感覺字不錯,又撥馬回來繼續看,看了會感覺距離遠就下馬看,看的累了就坐下來看,再累了就躺下來看,邊看邊研究,據說再那個石碑前看了三天三夜。研究出了聞名天下幾千年的歐體楷書。這個故事說明了楷書大家也是費盡了心血才創造了精典。所以我們學書法不能單靠多練,還要多研究,找出來好字好到什麼地方,把它繼承發揚,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寫出好字就離我們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