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

1.觀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我有時候,突然會陷入某種低落的情緒中,今年偶然使用了一種方法,就是每當情緒低落,就空出兩三分鐘,記錄下來,並梳理出因為什麼觸動了這種情緒,觀照內心對於這個誘因的真實感受,然後再做到如何調整自己。

這樣做的次數多了,自我接受能力提高了很多,也更能分的清事實和感受,沒有了太多無謂的羞恥感和逃避心理,同時對人性和情緒的理解更深了許多。

2.務實主義。

到了這個年紀,太容易焦慮了,時不時就被一些信息撥動心絃,患得患失,每當此時,就挑出兩三分鐘,梳理自己目前主要的境況,確定當下最急迫最重要的最必須做的是什麼,該怎麼進行下一步。

這樣做的好處是,及時給自己定方向,腳踏實地,先解決主要矛盾,後解決次要矛盾,有的放矢。

3.放下我執。

每當我陷入某種不可得中,甚是憂傷煩惱時,就隨時提醒自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做人切勿太過執著,此路不通,繞道而行,放下對概念的執著,不必束縛於名,便得自由。

4.聽其言,觀其行。

與人共事,聽其言,再觀其行,看此人是否可靠踏實,薄情寡義,巧言令色,虛情假意,精於算計者,共事需謹慎,謹慎,再謹慎。

5.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做事常常猶豫焦慮的時候多想想這幾句話。因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一旦靜下來就害怕自己落伍,就焦慮得失。

心中沒有牽掛,事情來了就順應它,事情沒來就不要主動去尋求;事情來的時候一心一意,心無雜念,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再想著它。

大部分煩惱都是想太多。

6.接受生活裡的不確定性。

想的太多的人,總想搞定所有的不確定,把生活掌控在自己手裡。

想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人,總想把所有因素考慮進去,如果有一些因素無法控制,便焦慮不安。

但其實生活處處都是不確定的,人該學會的是接受控制不了全局,就像三國裡諸葛亮或者很多人說過的,相機行事。可以免於過度自責。

7.十分鐘做完一件事。

其實很多事真正做起來根本不會花費我們多少時間,更多的是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心態。後來我嘗試每次專門挑出十分鐘,解決一個主要問題,發現當你開始面對時,事情會變得簡單,做事也高效起來,十分鐘寧可大致搞定一件事,好過一整天不願意面對,卻一直焦慮到睡眠前。

8. 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慾望。

信息發達,輸入大於輸出,各個階層的生活都盡收眼底,不平衡,焦慮,憤怒,在所難免,當自己心灰意冷時,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階層和現狀,告訴自己,目前處於這個位置太正常,踏實前進,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穩步積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