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 念 我 的 母 親(呂偉民 )

怀 念 我 的 母 亲(吕伟民 )

□吕伟民

母亲去世这一年里,我时刻都在想念。一种挥之不去的存在,始终缠绕在心头,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但我觉得母亲像是刚刚离开我们。母亲的温暖让我无限追忆……是母亲给了我生命,是母亲教会了我走路,是母亲抚养我成人,是母亲为我们这个家操碎了心!我虽已年过花甲鬓成霜,但每念及母亲,仍心潮翻滚,夜不能寐。

母亲一生中患有多种疾病,阑尾炎动过手术,急性肠炎引发肠坏死开过刀,牙床炎症化脓开过刀,左腿股骨骨折手术牵引半年,左手腕断裂手术治疗,右手腕骨折石膏固定治疗,老年哮喘基本治愈,去世前一年多,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生活难以自理。更严重的是长期患有心脏病,早搏、房颤,心跳最快达到每分钟200,最慢每分钟仅33。总之,母亲一生中多次患重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化险为夷,一一挺过来了。到了70岁后,基本上每年要住1-2次医院,医院几乎每年都要开出病危通知书。我自2016年2月退休后,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照顾年迈的母亲,前前后后为母亲请了十多位家政阿姨,帮助我们一起照顾护理母亲。随着年岁增加,母亲的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自2018年起,大部分时间住在医院,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说这个老太太属生命奇迹。由于长期卧床不起,到了12月份,病情加重,引发并发症,导致胃出血,奇迹再没有出现,于2019年2月3日20时30分去世,享年90岁。

母亲,吕阿根,生于1929年10月29日,也是六十年代入党的一名老共产党员。在母亲身上,我终身受益的不仅是一位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更是母亲那种做事认真踏实,遇事沉着坚强,处事包容豁达的宝贵精神。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操持我们这个家。可以说,母亲是家里的顶樑柱,要整天为全家人的吃饭穿衣精打细算,几乎天天起早贪黑,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当夜深人静时,母亲还在忙碌,整理家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全家人的早餐,还要为我们准备好上学带的饭菜。现在想想,真是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母亲的意志力。

母亲做事认真踏实。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母亲都是认认真真去处理和做好每一件事情,可以说,从不马虎,追求完美。在做具体工作方面,也是出以于公心,说一不二,不打折扣,体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境界。母亲人勤快,手脚利索、勤劳能干在周围是出了名的,细小方面,那怕是制作糕点、挑花做鞋、缝补衣服、洗叠衣服等方面都力求做得最好,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左邻右舍有什么事叫母亲帮忙,母亲都乐意奉献。在这一点上,我受益非浅,认真二字牢记于心,我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做管理工作,到走上金融单位领导岗位,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稳健经营。

母亲遇事沉着坚强。母亲是个坚强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永往直前,绝不退让, 从不把小灾小难放在心上,永远保持着克服困难的勇气。六十年代初,正逢国家困难时期,家家户户平常百姓都是吃不饱穿不暖,整天为生计发愁,可母亲默默地沉受着, 操持好这个家,还坚持送我们兄妹三人上学读书,并总是叮嘱我们要在学校用心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吃苦。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听到母亲在什么时候叫苦叫累的。记得1979年2月上旬,我从部队探亲,这是我1974年参军后第一次回到阔别5年的家乡,此时,我已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连职干部。正在全家欢聚、尽享天伦之乐时,突然接到部队红色电文,内容是因中越战事,全军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要求我即刻归队,进行紧张的临战训练。家人依依不舍,但母亲明事理,觉悟高,对我说:家里的事尽可放心,你马上回部队,服从命令听指挥,好好干。临走前,母亲特意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此情此景,今生难忘。

母亲长期患有各种疾病,特别是严重的心脏病,威胁着母亲的生命,但母亲一次又一次闯过命运之关,九十寿终,这与母亲坚强的品格,热爱生活,充满自信有关。母亲时常给我讲的一句话就是:碰到任何困难不要怕,挺一挺就过去了。在我看来,母亲心态乐观,是个永不言败的人。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人是要有的精神的,任何时候都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母亲处事包容豁达。母亲坚守老老实实做人,诚信诚实待人的做人准则,心地善良,心态平和,胸襟开阔,处事公道,从不与人计较小事。母亲一生既无防人之心,也无害人之意,随遇而安,泰然处之,没有什么物质财富,只求安然生活,一贯干净利落,直到晚年,仍保持着一生的勤俭治家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即使在生活十分困难时期,每当家里做了糕点,母亲总要送给乡邻分享。尤其是母亲待我的祖母似自己的亲娘,因我的祖父在1943年给日本鬼子活活打死,祖母老人家一直和我母亲吃住在一起。人们常说婆媳关系难处理好,可我母亲就处理得很好,生活上体贴照顾,几十年如一日,祖母安度晚年,于1980年去世,享年84岁,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高寿的了。事实上,母亲的行动也在言传身教着我,使我从小就懂得如何对待长辈、对待老人,因此,在我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中,对待长辈尽可能给予物质上的享受,精神上的安慰、尽量满足长辈的需求。特别是在单位当领导时,都能关心老同志,经常倾听老同志的意见和想法,并教育年轻同志,多向老同志学习,而且在单位鲜明提出,时光不会倒流,老年这一关大家都要过,敬老也是爱自身,为后代作榜样!

回顾母亲老人家这一生,可谓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惊天动地的地方,然而,在我的眼里,盛满的都是母亲的伟大、无私、甘愿奉献。的的确确,母亲是最无私的,为了我们几个孩子的成长,母亲犹如一头躬耕乡田的牛,无怨无悔地付出着,透支着,流尽了汗水,重担压弯了曾经挺拔的腰。可以说,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浸染了我的人生。

父母之恩忘不得啊!当下我看到在新村小区门口或林荫小道,总有年轻人牵了一条小狗,又抱又哄,据说天天要为狗梳头,还要洗澡,一有病就要挂水吃药,而对家里老人缺乏耐心。在乡村也能听到人们的议论,有的做儿女的讨厌老人,将老人当作一个包袱,平时把最好的留给了自己,而不是先想到给老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一老,脑子也糊涂了,手脚也不灵了,嘴巴也管不住了,生活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做子女的不妨试问自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老人,照顾老人,与老人拉拉家常,为老人分忧解愁。其实,你也会有老去的那天,事实上你已经在慢慢变老。

当今我国正面临老龄化的社会,我觉得各级政府都要全方位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作好物质上的准备,更要在精神层面上,从宣传、教育、制度、法规等方面全面出击,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老、爱老、护老的良好氛围,要让年轻人自觉不自觉地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孝心去呵护家里的老人,让他们真真懂得: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劳累的一生,为我们操碎了心,身高由一米六五到一米五五,体重由一百二十多斤到七十多斤。虽然我们兄妹日常贴心细心照料,全力求医救治,精心护理,可每当想起母亲在最后岁月躺在病床上无奈的表情时,心里难过之极!

母恩难忘,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