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開”與“鬆動”這個程式系統,是張曼君對中國戲曲的概括

本文系作者优秀的向日葵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此前,无数理论对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进行概括的时候,都用程式、程式化、程式体系;也就是说,中国戏曲的基本表现语汇是“程式系统”大体相当于文学的字、词、句子;从剧本到表演,从行当到穿戴,从切末到文武场,都是程式系统,都被程式打通、贯穿、渗透、过滤。对于近代之前的戏曲来说,尤其是古典形态的、表现古代生活的作品,这种描述的问题是不大的。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中国戏曲的表演剧照

但是近一百年来的世界和人类的生活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张庚先生的话说,这种变化,其速度其节奏频率其,超出了此前人类的400万年的总和。这是一个被个体欲望牵引并切割的千变万化的慌张喧嚣的小时代;眼花缭乱的快节奏、散文化、碎片化打破了一切固有的原有的稳定的形式;一切东西都在快速地扩展、扩张、逃离、分裂,超出了此前人类曾经习惯了的传统意义的边界。内容打破了形式,也改变了形式。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张庚先生在1985年的照片

在传统戏里或表现古代生活的戏里,程式语汇可能全覆盖,表现现代人的现代生活尤其是在现代戏里、在现实题材戏剧里还可能吗?表现古代生活(或在传统戏中)人类的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靠四肢(手脚)的劳作和动作,模仿性的舞蹈很容易创造;但是今天生产方式已彻底改变,我们再难有起霸、趟马、行船、插秧、担水、走边、夜奔的生活基础;我们确实很难把看微信、用电脑、打电话、开汽车、开火车、开轮船、开飞机、开飞船一类单调的、空洞的、缺少诗意的、缺少变化的生产动作和生活动作转换或提炼成生动的体系化的戏曲舞蹈动作。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火车在开的图片

这些动作不再是四肢的大幅度的伸展性的动作,而只是“按键”性的、重复性的小动作、碎动作、快动作。古代程式体系的诞生有着深广的时代的和社会的基础:千万年的长久的缓慢的稳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产动作和生活动作;大帝国、大疆域、大专制又使这些方式和动作具有了广泛性和统一性(包括礼乐、礼仪、礼法、动作、规制等)。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小朋友在表演古代礼乐的图像

超时空的稳定态带来程式系统的(不必解码的)可辨识性和可交流性;长时期的艺术提炼、概括、加工,使程式系统具有了审美性,也具有了体系的严密性。超时空的稳定性、广泛性、可辨识性、可交流性、审美性、严密性,是程式系统的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在今天都遇到了挑战一因为不解码,青年就看不懂了,它们几乎就不具有适应性了。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青年人的图像

原有的程式体系已经很难覆盖当代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而当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碎片化、分散化、快节奏,也即它的不稳定性,又很难让艺术家提炼并凝结出新的程式动作,更难以做到语汇化、系统化。古代的生活好比是水,现代的生活好比是蒸汽;古代的生活好比是诗,现代的生活好比是散文。

“化开”与“松动”这个程式系统,是张曼君对中国戏曲的概括

张曼君的图像

张曼君的“新歌舞叙事”,在坚守戏曲基本美学原则、保留戏曲传统“功法”的基础上,不同于尚长荣在《曹操与杨修》中的对程式的“化用”,而是对程式体系的“化开”“松动”。不再遵循程式体系的严密、严谨、严格规定和规范(扩大扩展了戏曲形态的版图),使“歌舞叙事”“程式叙事”互相流动、互相渗透、互相覆盖、互相漫溢。

参考资料

《中国戏曲》

·图像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