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连颜值都差很远。”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不是鲁迅先生说的,是林语堂《读书的艺术》里的意思。
说读书能改变颜值,当然不是整容,否则医院就没饭吃了不是?
不过仔细一琢磨,不得不说林玉堂先生的说得真好。
有时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好像读过书的人确实有点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你一眼就能看得出,却说不明白的。
一、读书是如何改善“颜值”的?
你看,李诞的外貌就没啥优势,甚至还被谁谁谁调侃,说长得太过抽象,是个“抽象派”。
可你觉不觉得,他还挺耐看的?
读书多有自己的思想,偶尔说一两句段子,开个玩笑,你会觉他这个长相,越来越可爱了。
再看看经常在网上调侃自己脸大的高晓松,当他在节目中侃侃而谈的时候,你还会嫌弃他那张大脸吗?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漂亮的中国女人 都嫁给了那些颜值比不上他们的中国男人呢?
答:当这些中国男人们开口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魅力。
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杨澜和她的老公。
开口的时候魅力四射,可能就是读书赋予他们的独特“颜值”。
严歌苓曾说:
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
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
一副不够标志的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和举止。
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和坦荡。或许美化灵魂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易走的,不昂贵的,不须求助他人的捷径
二、成功人士:读书是我的习惯
有时候我们把读书想象成一件很难的事情,他需要有仪式感,他需要有安静的环境,需要有温暖的灯光。
但我认为不是读书,其实就和吃饭睡觉甚至和呼吸一样,应该是一件融入我们生活自然而然的事情。
例如巴菲特,据说他每天80%的时间是用来读书的;
甚至有研究说,在德国,平均人均阅读量是50本,国内的数字我就不说了,大家算一算,自己今年读了几本书就知道了。
想改变这个现状,或许只有我们真的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才可以做到吧。
说到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其实只要你掌握好了方法,选到了自己喜欢的书,那就不是一件难事。
(1)选喜欢的书,但不只选喜欢的书
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人是由他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经历过的事情组成的。
所以挑选书籍很重要。
因为篇幅有限很难讲清哪些书不值得购买,不过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知名学者开出“不必读书单”,这2种常见书上榜,你书架上有吗?
除此之外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只读某一类书,不要只读某一位作家的书,无论你有多喜欢他。
因为单一的视角会让你的思想产生局限性,也会让你错过很多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你通常读的都是文学性强的小说,现在不如读一下实用性强的工具书,比如帮你做时间管理的《时间管理7堂课》。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不能盲目走进错误的世界,也不能只逗留在同一个世界。
(2)从框架到书评,会做笔记的人会读书
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我们除了要阅读,也要提笔做记录,书是别人写的,但书里的知识和思想可以变成你的,“提笔”这个动作,就是让书本内容转化为个人知识的最简单的步骤。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笔墨至少有三种动法。
①读书笔记,勾圈点画:在书中勾出引起你思考的地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圈出你赞同的地方,再在空白处写下你自己的思考。
②梳理逻辑框架:读书时,梳理出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或思维导图,可以让书本逻辑更清晰,读书后的复盘更轻松。
③写书评或拆书稿:读书笔记是个人的心得总结,而书评则是面向读者的书籍评价,写书评能帮你进一步消化书本内容,也能锻炼自己的文笔,写得好甚至可以赚稿费。
三、写在最后
有人说读书要找到好时机,好环境,这样读书时心情好了,效率才会高。
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时机才是读书的好时机?什么环境才是适合读书的环境。
可有首打油诗是这么唱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你看,只要你不想读书,一年四季都能找到借口,即便是在图书馆你也只会睡大觉。
曾国藩在谈到他四弟泥入境读书时曾谈过:“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
读书的最佳地点不是学堂,不是图书馆,而是“这里”,读书的最佳时机不是春天,不是早晨,而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