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塾教書匠到禮部尚書,直至成為文人畫大師,董其昌的逆襲之路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昼锦堂图

前言:

董其昌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艺术生涯从十七岁正式开始,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试,因书法不佳,被取为第三名,自此,董其昌开始发愤临池,走上了书画之路,虽然董其昌一度高官位显,但在他八十二年的人生当中,真正供职于朝廷的时间不过十五年,尤其是在其仕宦生涯的后半期,几乎都赋闲在家,徜徉山水,游戏禅悦,沉浸在书画艺术之中。想要在绘画艺术上取得成就的训练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需要耗磨大量时间,精力的“积劫方成菩萨”的道路,类似于禅家北宗的功行渐修,一条是只需要少量时间,精力的“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道路,类似于禅家南宗的心性顿悟。董其昌为后代文人提供了从绘画本法“一超直入”而成为优秀文人画家的方法及理论。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遥峰泼翠图


“吴门四家”之后,风格虽多样化,但总的看来缺乏新的创造,明末万历,天启之际,上海附近的松江,嘉定一带,出现了董其昌,陈继儒,顾正谊,赵左,王时敏等一批画家,他们大都是文人,皆能书工诗,在绘画上多秉承元代诸家,绘画中强调笔墨意趣,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当推董其昌及他的“南北宗”学说。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及其“华亭派”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董其昌在诗文书画方面均有相当造诣,尤擅书法,能画山水画,家富收藏,精于鉴赏,社会地位和修养都促成了他在文人画方面的名望。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及米芾,米友仁,能集诸家之长而运以已意,笔墨上追求秀雅蕴藉的效果与趣味,以致把绘画中笔墨的审美趣味提高,他的画以临仿为主,“日临树一二株,石头土坡随意皴染,五十后大成”。这段自嘲的话是他学画途径的自白,因而其画重笔墨而弱于形象丘壑,形象景物不免脱俗而千篇一律。此派称之为“华亭派”。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的最大贡献就是南北宗及其艺术主张,以禅宗有南北两宗来比喻画之南北宗。禅宗南宗六祖慧能所讲“顿悟”及北宗神秀所讲的“渐修”,董其昌把绘画发展分为两大系统,以王维,荆,关,董,巨以下迄文,沈为一体系,称之为“南宗”,以李思训至马夏之勾斫及青绿为一派,称之为“北宗”,以画法及风格分派是一创举,但历史本来面貌并非真的如此。艺术锤炼道路有“渐顿”之风,但不一定是分宗派的根据。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讲求“以画为乐”,“以画为寄”的文人画,因此,在绘画上更强调文人的修养,忽视和贬低造型功力,强调笔墨情趣而忽略丘壑景物的创造,标榜士气而排斥作家气,董其昌似是讲历史,但他分派的做法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倾向性,即褒扬“南宗”,贬抑“北宗”。而“南宗”画家,他认为是文人画体系,并不单纯依靠功力,“北宗”是工笔为主,职业行家,他高举文化画的旗帜,对宋元以来发展起来的文人画大力鼓吹,而贬低职业画家(如浙派)。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常见于他在绘画作品的题词和后人所辑的《画禅室随笔》之中。董其昌的“师造化”更多是悉心模仿,着力探索古人的笔墨情趣。他对米家父子的墨戏和倪云林的古淡天然画风都倍加赞赏,认为“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独云林古淡天真,米颠后一人而已”。他欣赏画面上所生产的“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的微妙笔墨效果,作品上题以“仿董北苑”,“仿米友仁”等等。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融会贯通出个人风格,他强调书法用笔,他作画在用笔墨上都有相当造诣,创造出新的审美情趣,虽不为物像所拘,但大都缺乏实景,章法多雷同。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传世作品很多,《夏木垂阴图》《昼锦堂图》《遥峰泼翠图》中可见他如何运用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达到文人画所要求的韵味。《昼锦堂图》是一小幅青绿,但笔墨不作刻画的形迹,潇洒真率,具有鲜明的文人画意趣,他偶尔也作重彩没骨山水,《秋兴八景图》标明仿宋元诸家——董源,米芾,黄公望等的画法,则显示了他用笔用墨的造诣。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夏木垂阴图


董其昌以其显赫的地位和声望,一时成了画坛的盟主,出现不少追随者,被称为“松江派”,陈继儒为董其昌挚友,工古文词,能书善画,擅长以水墨点染墨竹,亦能作山水,著述甚多,对宣扬董其昌的理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书法绘画上的修养不容否认,“南北宗”说在文人画风行对古代绘画体系进行了梳理,强调作画中的笔墨和天趣,影响颇为深远。但对他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宋代以来,文人画形成单一潮流,具有自己艺术特点,丰富了传统绘画的形式与表现技巧,是绘画发展中的进步。一切艺术家如果不经过刻苦学习(包括技法和文化思想修养及社会阅历),而靠什么“顿悟”成功,也是荒唐的臆想。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秋兴八景图


陈洪绶,曾鲸及晚明人物画

绘画发展到明朝,文人画已在画坛上雄踞主流,追求超脱简逸。题材以山水花卉为主,人物画则趋向式微,只有浙派中的一些画家和苏州的唐寅和仇英等尚从事人物创作,到了明末,人物画及肖像画却一度呈现起色,出现了出丁云鹏,吴彬,曾鲸,陈洪绶,崔子忠等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最为突出的是曾鲸和陈洪绶。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丁云鹏,倾心于书画,精于人物,画风精工,所作人物神情飒爽,笔力伟然,白描学李公麟,早年画风秀雅,后期转苍劲浑朴,亦能作山水花卉,是一个技巧全能造诣不凡的画家。丁云鹏画了不少书籍插图,丁云鹏擅画道释像,尤以白描罗汉著称,常用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作画,奇行古貌,迥出带格,他是一位活跃的职业画家,但又有文人的韵致。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吴彬,福建甫田人,寓居于南京,万历朝任中书舍人,后官至工部主事。他笃信佛教,深谱佛理,擅画人物,佛像,山水,所画罗汉长卷,人物众多,造型奇特,表情诙谐夸张,从中吸收了五代贯休的画法,有时用白描法,又转为细秀绵密,结构精微,自成一家,吴彬画山水,造境奇特超出常人想象之外,画面上千岩万壑,山形地貌亦作变形处理,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奇僻险峻,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观之恍惚在梦中,别具一格。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丁云鹏和吴彬的人物画造型趋向夸张和变形,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艺术趣味,这种趋向在陈洪绶的人物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陈洪绶

明代后期的绘画史上,陈洪绶是一位有卓越创造和独特风格的画家,在明清之际人物画处于不振作的状态下,陈洪绶更以出色的技艺出现于画坛而具有深远影响。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隐居十六观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隐居十六观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出身于文人家庭,能诗善书法,尤长于绘画,曾从名家篮瑛学画,少年时不甘于因袭模仿,力求在吸收前代技巧基础上而有所发展和变化。他的画在形象塑造及笔墨风格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设色古雅具有装饰风,虽质朴而格调甚高,构思又多含深意,在明清人物画家中实不多见。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归去来辞图


陈洪绶生于明末,多次参加科举,皆名落孙山,颇有抱负,明亡后,陈洪绶满怀“家仇国恨”,剃度为僧,更名悔迟,表现了他不屈的政治态度。后来在绍兴杭州一带卖画度日,在悲愤中度过了晚年。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水浒叶子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水浒叶子


陈洪绶多才多艺,绘画上于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还精于画像,他的不幸遭遇和个性在绘画作品中时有流露,人物造型上运用了夸张,变形手法使神情特点更为突出,传世作品有《隐居十六观》《升庵簪花图》《归去来辞图》等。陈洪绶也能作山水和花鸟,造型和章法都富有新意,在明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水浒叶子


陈洪绶人物画的水平突出表现在版画方面,为一些文学作品和小说戏曲画插图,《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图》《博古叶子》都具有很高水平。从中寄托了他在明末黑暗社会下的悲愤,希望和理想。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九歌图


从私塾教书匠到礼部尚书,直至成为文人画大师,董其昌的逆袭之路

博古叶子


陈洪绶的绘画成就具有很深远的影响,他生前追随者众多。晚清画坛巨匠任熊,任伯年的绘画也从陈洪绶艺术中吸收了有益的成分,他的创作精神与技巧,对于现代仍有可贵的启迪及借鉴价值。与陈洪绶同时著名的另一画家有崔子忠。

结语:

董其昌年轻时,周围的朋友问他,竞争对手是谁,董其昌洋自意地说,当今没有,若要是有,那就是三百年前的赵孟頫,人之立志,必须立高标杆,只有目光长远,才会有所建树,自负的董其昌直到晚年还是明白过来,他和赵孟頫的优劣,以赵孟頫为人生目标,自称三百年出一个的董其昌终于逆袭成功。很巧合的,他们两个的谥号都为文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