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疫情重挫世界經濟 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財經觀察:疫情重挫世界經濟 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新華社記者許嘉桐

新冠疫情如同一隻無形大手,把世界經濟從正常增長軌道,拖往充滿未知的崎嶇道路。在經濟活動驟然收縮背景下,近期全球市場劇烈震盪,不少行業供應鏈難以為繼,眾多企業大幅裁員,主要經濟體面臨嚴峻考驗。

分析人士指出,有別於經濟週期支配下的常規危機,當前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主要源自疫情擴散,其復甦進程取決於全球何時遏制住疫情。這種特殊性,尤其需要國際社會秉持多邊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運轉,共克世界經濟時艱。

各國經濟同此涼熱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

從發達經濟體來看,伴隨美國經濟大面積“停擺”,3月美國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10年來首次環比下滑。在截至4月4日的過去三週,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共計增加超過1600萬人。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日前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將下滑8.0%,失業率或一度升至20%以上。

疫情讓本就復甦乏力的歐盟和歐元區經濟雪上加霜。歐洲央行副行長德金多斯日前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將步入衰退,而歐洲經濟將面臨更嚴重的衰退。歐元區主要經濟體德國、法國相關機構日前估計,今年第一季度兩國經濟分別萎縮1.9%和6%。

日本機構和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大和綜研經濟調查部日前發佈報告說,如果日本疫情在6月得到抑制,2020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或下降4.5%;若疫情拖到年底,今年日本經濟降幅則可能擴大至7.6%,日本經濟遭受的打擊也將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

新興經濟體同樣損失慘重。巴西今年的官方經濟增長預期已由原來的2%以上下調至0.02%;“BCS全球市場”分析公司預計俄羅斯經濟今年萎縮2.7%;南非央行預測本國經濟今年萎縮0.2%;3月印度就業率僅為38.2%,創歷史新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3月份,隨著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被IMF預測今年全年將維持正增長的少數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經濟在巨大壓力下依然呈現積極跡象,這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背景下尤其難能可貴。

遏制疫情推動復甦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資產泡沫化、過度負債等多重問題疊加的產物,而世界經濟本輪衰退則源自疫情引發的供給和需求同時收縮。若各國採取有效舉措,及早遏制疫情,世界經濟有望早日迎來複蘇。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認為,此次疫情導致的世界經濟衰退與以往截然不同。一是衝擊力巨大;二是疫情衝擊的持續時間和強度存在顯著不確定性;三是通常在危機中決策者可通過刺激總需求推動經濟活動回升,但這次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疫情防控結果。

IMF指出,如果疫情在下半年消退,各國採取的政策措施能有效防止企業大量破產、長期失業和系統性金融壓力等問題,世界經濟增長率有望在2021年回升至5.8%。亞洲開發銀行認為,如果疫情結束,各項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明年亞太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回升至6.2%。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疫情得到遏制,一些主要經濟體仍需相當時間才能復甦。彭博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指出,即使各國出臺前所未有的經濟刺激措施,世界經濟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暴發前水平。

危機呼喚全球行動

疫情拖得越久,世界經濟復甦難度越大。面對全球危機,是各自為戰,還是全球行動?對這個問題作何解答,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世界經濟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重新復甦。

當前,加強多邊合作已成為國際共識。不久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就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減少疫情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的衝擊等達成一致,彰顯了合作抗擊疫情的國際主流意願。

日前,在一份致二十國集團成員的公開信中,百餘位世界前政要敦促各國採取國際協調行動,應對新冠疫情蔓延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和世界經濟帶來的雙重危機。

如今,在多邊合作領域,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國。德國《焦點》週刊日前指出:“中國對疫情的遏制給全球帶來了可以解決危機的希望。”如今,中國為國際社會積極提供抗疫援助,分享經驗,為全球行動貢獻力量。

接下來,國際社會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勢而為,應時而動,理智規避保護主義陷阱,加強國際聯防聯控,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強化全球供應鏈合作,方能合力推動世界經濟儘早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