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總在逃避》:這9種心理防禦,你中招了嗎?

欢迎关注“雪莉的直言职语”,陪你一同成长

01 逃避的根源是害怕痛苦

你是否有过类似经历:

考试在即怎么都复习不进去,想着看几集电视剧调剂心情,结果一晚上就这么过去,因为自责而难以入睡。

工作中遇到难题,总想着明天再做,可每分每秒都陷入更深的焦虑,直到最后期限,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赶工。

很多人认为这种拖延原因出在不自律,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拖延的潜意识可能是为了逃避痛苦。

害怕考试不及格,害怕不能交付任务......面对这种恐慌情绪,不知道该如何消除,就暂时用娱乐转移注意或者不去直接面对,虽然情绪暂时消退,可到了下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焦虑会更加强烈,因此陷入恶性循环中。

拖延属于逃避的一种,而更明显的逃避行为,往往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发生。前不久北大大三女学生服毒自杀的消息引发了轰动,她的母亲从女儿手机中找到她和男友牟某某的聊天记录,发现女儿自杀原因可能是精神上受了虐待。

牟某某在不是处女这个问题上反复打压女生,女孩刚开始还能自信回应: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渐渐内容越来越极端:男友提出让她在身上纹“牟某某的狗”;还要她先怀孕再流产把病历交给自己…在男方不断地精神控制下,她甚至认为自己是个垃圾,配不上“熠熠闪光”的对方。

男生的思想和行为令人痛恨,但女孩在感情中的迟疑也令人痛心。她早就意识到男方的说法在伤害自己,也提出过分手,但最终一拖再拖,走向这样的悲剧。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大脑因为害怕痛苦,而选择对当前情况视而不见,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确实能保护我们短期不陷入负面情绪漩涡中;但成为习惯后,往往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反而让情况越变越复杂。

约瑟夫·布尔戈医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30对年,接触过很多心理疾病患者。他认为,归结来看病人们全都是因为害怕痛苦,无意识地采取各种行为对抗,却反而陷入更痛苦的恶性循环。

结合这些真实案例,以及自己早年抑郁症的经历,因此有了这本书——《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这本书并不是激励我们去对抗痛苦,而是告诉我们——卸下防御,面对痛苦,才是缓解痛苦的最佳方式。

想象你是rpg游戏中一个角色,痛苦是寻宝路上的瘴气。因为厌恶瘴气,我们会开启各种防御外壳,免受吸入瘴气的不适,但外部瘴气从没有消失过。

有的人长期依赖于防御系统,一旦系统崩坏,痛苦的瘴气就会将他侵蚀;而有的人早早卸下防御,反而形成身体免疫,可以自如地在瘴气中活动。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02,为什么会形成心理防御?

爱情剧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桥段:主角在重要的场合把身边人叫错成前恋人的名字,说明主角心中对前任还有留恋。心理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佛洛伊德式失言:有时错误或疏忽会暴露我们真实想法。

我们以为了解自己的想法,其实并非如此:潜意识中藏着很多感受和想法,甚至和我们接受的道德价值相违背,暴露出来有损我们的外部形象。

比如你想要扮演一个好老公的形象,愿意和老婆一同分担家务,但可能因为职场中受到的工作压力,潜意识里的自私懒惰显现出来,但你并不愿承认这一点。于是在老婆嘱咐你处理家务时,口头上答应,却会无意识拖延或者忘记。这就是“心理防御”的一种。

为了剥去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或者去除自己无法认同的想法,我们就会用“心理防御”去应对。它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有时可以保护自己和周围人免受伤害,但防御机制运作不良时,则会扭曲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甚至会加剧痛苦。

比如,“愤怒”是大家不喜欢的一种情绪,但适当的愤怒却能刺激我们做出重大改变。比如发现渣男劈腿后,此时愤怒反而能激励我们下决心分手,改头换面重新开始,痛苦也会渐渐消退。而用欺骗忍让,维持现状来逃避短期的痛苦,反而会丧失自尊而陷入长期精神折磨。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约瑟夫医生将人们的心理难题总结为三类:承认并接纳自己的需求;管理强烈的情感,发展自尊感。

面对这些情况,每个人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防御模式。比如同样是遭遇他人抨击,有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容置疑先用脏话怼回去,有人下意识认定自己出了错而感到恐慌,而有的人则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理智回应。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应对习惯,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出生到至少十岁时,我们必须依赖父母,而这个阶段又是人类最强感知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发展出有隐患的防御机制。

主持人董卿在公众心中是外表优雅,精神富足的代表,很大程度益于父亲早年对他的严苛管理。但她曾在节目中说,因为父亲的完美主义,很多次几乎崩溃。

天没亮就起床晨跑一千米,每天必须背诵诗词古文,为了击碎她作为女生的爱美心,不让她照镜子,不给她做新衣服;15岁时就去宾馆当清洁工勤工俭学。董卿那时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而回想那段时期她仍会感到压抑。

但幸好,因为天生个性和后天修炼,她有了自己和痛苦相处的方式,才成为如今温润如水又具有力量的董卿。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03 你意识到自己正在心理防御吗?

如何识别自己正在做心理防御呢?《我们为什么会逃避》 这本书中,约瑟夫医生列举了以下几种方式,合理使用它们能够保护我们,过度依赖则可能过犹不及。

它们分别是:压抑,否认,转移,反向形成,分裂,理想化,投射,控制,思考。你是否用到过其中某种呢?

1, 最常见的是压抑和否认,想要暂时让情绪消失。

前者让情绪以更隐秘方式存在,可能做出迟到拖延,搞砸事情一些无意识的举动,借此发泄情绪。而后者则是因为现实和愿望冲突,为了让自己好受就否认现实,比如明明感觉到丈夫变心甚至出轨,有的女性会拒绝接受事实,反而欺骗自己有个好老公。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2,转移和反向行为则是把情绪转移到其他人或行为上。

一个半夜要起床照顾孩子的新手妈妈,很容易会对老公发脾气。其实她真正生气的可能不是老公,而是那个哭喊的小孩。

但这个怨言不能表达出来,因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而世俗道理也不容许一个讨厌孩子的妈妈,因此只能无意识地把怨气转移到丈夫身上。

3, 分裂和理想化更进一步,把复杂情况简化处理。

分裂是因为对于两种选择,自己也很矛盾,但又无法妥协于任一种,只能分出两个自我接受不同的观念,借此回避不确定的痛苦。

而理想化则是为困境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假象:比如恋爱时将一切好特质投在爱人身上,或者认为结婚就可以让自己变幸福。其实是因为当前自身处于困境中,通过美化他人或事物来获得希望。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4, 投射是为了摆脱自己不愿接受的部分,而丢给其他人。

对内疚的投射就很常见:比如丈夫没有做到答应妻子的事情,已经道歉后,如果妻子再发牢骚,丈夫很可能会突然爆发。

因为本身有内疚感,只有对方完全接受时,才会有感到完全清白,否则就可能激起“投射”心理防御,转而拒绝承担一切责任,让妻子做坏人,从而逃避内疚感,。

5,控制是为了缓解内心不安全感

比如有些人对配偶有控制欲,其实是因为内心渴望稳定亲密关系,但另一方面又感受到关系的脆弱,便会试图控制对方。

我们很容易忽略隐形控制:通过表现出无能为力,迫使对方承担起照顾的角色,从而操纵对方。比如某些啃老的年轻人,因为知道父母会照顾自己,便会不断后退,无法鼓起勇气面对社会。


《你为什么总在逃避》:这9种心理防御,你中招了吗?


6,思考是人类优秀的能力,但过于相信却可能被大脑欺骗。

通常我们会用合理化和理智化去防御。合理化是为模糊的现象做辩解,而理智化则是试图控制所有令人不安的情绪,前者是偶然发生,后者则是一个长期过程。

比如当我们不愿为做过的事情承担责任时,就会说服自己的行为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合理化。而因为害怕情绪不受控制,因此彻底远离情感,把自己变成无情之人,则是理智化的表现。

04 唯有卸下防御,才能直面痛苦

上面说到的这些防御方式,在感到痛苦时会习惯性地使用,就好像草丛中反复碾出了一条车道,下一次来到同样的地方会自然顺着痕迹行驶,再次走向痛苦的终点。想要避免陷入旧循环,只能重新地碾压出新轨迹,替代旧痕迹。

可以分成这三步:

第一步,识别出你惯用的防御行为;

第二步,找出防御行为的源头;

第三步,用良性的方式面对痛苦。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痛苦,书中给了几个建议:

1,练习正念冥想:

现实中我们面对很多外界诱惑和干扰,注意力完全被夺去,没能留下丝毫去感受自我。第一步中的识别,说来简单,却难以做到,因为它需要我们抽离出来,和控制自己的大脑保持距离。而坚持冥想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接近这个目标。

2, 诚实记录感受:

当内心有不愉悦的感受时,用纸和笔记录下来。就好像一个旁观者,客观地记述观察结果,不加评判,也不必改变,单纯只是记录下感受,以这种方式去面对不同的情绪,而不是要求自己战胜情绪。

3, 关注身体语言:

你是否发现自己会无意识地皱眉头?那可能就是身体在告诉你情绪的萌芽。但我们很容易忽略身体语言,这次你可以关注于呼吸,把注意力从大脑转移到身体上。

防御行为的源头来自于对痛苦的厌恶,那么当我们能够面对痛苦时,逃避行为自然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