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皂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

什么是皂粉?

皂化完成后,油和碱就已经不是单独的个体了,而是反应为皂,甘油,与其他未被皂化的物质。皂化完成后,油碱粒子应该是充分反应,排列规律,致密;作为融合碱与油的缓冲剂---水,在晾皂期间挥发后,皂的结构应该还是紧密坚固的。这样我们拿起这块皂的时候,会感觉到这款皂坚实,细腻。皂粉或者松糕现象,在皂化混合期间,出现了问题,油与碱反应不充分,油碱分子没有很好的参与反应,油还是油分子,碱还是碱分子,中间的水分子挥发后,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体积,结构松散,但摸摸还是油糊糊的,按一下,还有个手印会留在上面,这就是皂粉或松糕。

为什么会产生皂粉或松糕?

1、搅拌的不充分。很多刚开始做皂,以及没有耐心的姐妹,都会在轻T的状态就入模了。在轻T状态下,油分子与碱分子还处于运动状态,只是速度会比较慢而已。这时候,水分子的挥发,会造成油碱没有缓冲剂,而没有皂化完全,形成松散的排列,结构的疏松,干燥后,就是白色结晶状的皂粉。

2、空气侵入。保温空间过于干燥,当皂表面的水分快速挥发后,没反应完全的碱与空气接触后形成碳酸钠结晶。

3、保温失衡。在T后,保温均衡度不够。很多人保温工具很简单,泡沫箱,热水袋。细心的MM每隔几小时更换新的热水袋,使箱内温度上下浮动很小。这样皂化时油碱在一个基本恒定的环境内,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大家知道热水袋的温度是有时效性的。在温度下降过低,又忽然换了一个很热的热水袋进去时,箱体温度忽然升高,油碱分子在热力作用下,移动速度会变快,导致表面皂会先感受到热力,先加速活动,冷却时,表面皂也会先感受到冷作用,减缓活动,如此就造成了排列结构的变化。更何况,偷看是大家乐此不疲的“小习惯”。

4、油脂。有的油脂产生皂粉的几率特别的高,比如,白油,起酥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

手工皂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

如何避免松糕或者皂粉?

1、T后入模。T的越稠越不容易起皂粉,因为皂化会比较完全,油和碱基本融合,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了。这时候,入造型模可能比较困难了,但入吐司模,是没问题的。

2、完全密闭。在皂表面盖一层保鲜膜吧,没有空气于多余空间,就是想移动,也只能在内部移动。

3、保温恒定。不要让他冷冷热热的,如果你的热水袋不能保持均衡的温度,那在模子外面,穿上一层一层的厚衣服,再放到泡沫箱里,也是一个好办法,起码皂皂本身会放热,我们把这个温度保持住就很好。我喜欢用抓绒的衣服包裹,抓绒更容易保持住热量。

4、保持湿度。只有水分挥发走,我们才能看出松散的结构,在潮湿的南方气候下,产生皂粉的几率也会低很多,如果你的皂没有填满吐司模子,那在上面密封一层保鲜膜,保持未皂化完全时水分不挥发,也是一个预防皂粉的好办法呢。

可能有人真的不介意皂粉,但我个人喜欢美美的蛋糕皂,皂粉实在是影响蛋糕皂美丽的程度。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谈,如果有错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我们一起纠错进步。我组织语言能力不强,希望大家看的不至于一团糊涂。

今天在与人讨论这个问题,发现他说的很有道理。他说是因为水少的问题,他做了实验,没有保温其它条件没变,就按照表格添加了水,结果松糕了。而其它两个在表格加水的同时又多加了水,就没松糕。我没有问他配方的变化,不过却也得出一个可能性——水分影响松糕。

文里也有说到,水分问题。我想起由于近段温度低,大家为了防范皂粉之类,特别注意保温,这牵涉到一个问题,保温的同时若是密封不严实,肯定会造成水分蒸发,那皂粉就容易产生,加上北方温度低而且干燥,失水同时温度变化不能保证,所以易产生皂粉。

这又牵涉到皂内部松糕。若是表面水分蒸发引起皂粉产生(附:皂粉产生原因颇多,这里只论水的影响,松糕亦是)那么,内部酥散,产生松糕,是怎么回事?他说是感觉在加水过程中碱液高温蒸发,油碱混合搅拌过程中的蒸发,最终造成水的不够,引起内部松糕。我觉得这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就是温度使得皂化速度变慢,水分又快的蒸发,二者综合,最终内部失水松糕。

很多人做皂都选择用表格来计算配方,毕竟按照现成配方包括重量都一致,有时有点困难,用表格计算很方便。

我亦是用表格,其中一个表格水的用量是碱的2.3倍,这基本符合水是碱2.4---2.8倍的要求,可是这个用水量应该是来自台湾,因为2.4---2.8倍的数据就来自台湾,台湾气候湿润,环境相对湿度高,这个自然可以,而且人家是给了范围的,而我们的表格的用水却是不分地区不分季节的2.3倍,这个水量也许夏天可以,而冬天干冷时候或许就少了。

由此,建议多加点水,也许会降低松糕产生的可能性。

皂的制作以及使用,环境影响太大了。固定配方也不是万能。前田配方大部分减碱10%,我觉得这在北方的冬天完全可以,日本的天气就很冷,减碱那么多也不太容易酸败,但是夏天的南方就不成,高温高湿皂酸败的可能性就大许多,所以台湾配方的皂减碱一般是3%。

如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变通吧。

这些是个人感觉,不妥之处请指出。

有关松糕皂的问答如下:

手工皂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

问:请问什么条件下会容易做成松糕皂? 松糕皂对人体有害吗? 可以使用吗? 为何会变松糕状?

答:一般来说在搅拌皂液的时候温度若是失温,搅拌又不均匀,没有到trace就入模,皂液入模后又保温不够,使得皂化不完全就会产生松糕皂。

答:另一种就是过碱(氢氧化钠量过多)的皂也会这样。

答:松糕皂先检视是否有过碱,若是氢氧化钠的量是对的,那么就可将失温造成的松糕皂,用热制法再给予重制即可。

问:做马赛皂 水是用2.3倍保温24小时取出后切块变成松糕状@@||不知为何会变这样..操作程序一切正常,之前做的皂都OK.

答:会变成松糕皂最主要的原因是失温

油碱混合时温度过低,搅拌时温度又持续降低,由于马赛皂软油比例较高,在搅打过程温度降低并不会很快的反应在皂化的速度

答:在入模后较会忽略皂液的温度,虽有做保温,但入模皂液温度过低时,皂液温度较不容易一致,会直接影响到皂化反应的进行

答:皂化是需要热能来帮忙的,入模的低温,会让皂化反应变慢而形成皂结构的松散,变成松糕状

答:松糕皂的原因是皂液入模后的失温引起,通常皂液入模后都会自动升温,若无法顺利升温反而降下来,那就容易发生,原因有很多,在搅拌的后段加进温差太大的大量水分就会有这情形的

答:把松糕皂蒸过,可以救回来

救松糕只有再重新放进锅子,送进电饭锅里再热制,多蒸个两三次,让整锅皂液成透明胶状再入模即可,蒸的过程可以拿出来搅拌,再蒸搅拌再蒸,时间则不一,得看蒸了的状况;刚做好尚未熟成的皂,可以不需添加水份的,不然蒸出来的皂会干得很慢的

手工皂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总结

问:为什么会做出松糕皂呢??

答:重点就出在入模之后的关键一天『保温期保温不足』!

松糕皂顾名思义就是皂化不完全的皂在皂体表面or边缘

呈现如松糕般一捏就碎的情况

网友表示松糕皂还是堪用,不过因为比较松软所以会洗的非常快

松糕在我的所知,就是没有完全参与热反应 因迅速冷却导致结晶无法紧密在一起因而松散,透过热蒸处理使皂体充分热反应,而使得皂结晶紧密靠在一起,我从100倍的显微镜里看到松糕的皂结晶确实是松散的,皂结晶颗粒也大,但完全有热反应的皂体结晶是比较小,而且比松糕的皂结晶更紧密靠在一起。

而所谓的果冻其实就是有充分的热反应结晶,因而洗起来就感觉很细致,而有充分热反应的皂结晶从显微镜里看起来要比没充分热反应的皂结晶要透明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