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之諸葛亮:臥龍出山

三国名将之诸葛亮:卧龙出山

诸葛亮,字亮,号孔明,意思是非常鲜明。是官僚世家。可惜父亲早死,三个儿子诸葛瑾,诸葛亮与诸葛均。叔父诸葛玄代为抚养。他是豫章太守,带着他们去了。不久,下岗了,只好带着他们去投奔刘表,来到荆州襄阳。诸葛玄也死了,诸葛亮与弟弟相依为命,在隆中自力更生。耕种。史称躬耕陇亩。襄阳属于荆州南郡,隆中属于荆州北的南阳郡的邓县。

诸葛亮大体是196到287年,前后十二年,到二十岁时,在这儿成长。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当时人觉得他不寻常。身高一米九几,个子高。风度上,也比较特殊。最喜欢的事是抱着膝盖,对着绿水青山高歌《梁父吟》。相传此曲产生于齐鲁,这是诸葛亮的故乡。这是怀念家乡。也是在歌唱中抒发家情。因为志向远大。他自比管乐,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的大政治家,文治本领相当了得。乐毅是燕的名将,攻破齐七十多座城池。武功了得。二人都是偏才,诸葛亮觉得自己兼有文武。读书上,相当特殊。当时一起在荆州读书的有徐庶石韬等,他们把书读熟,而诸葛亮走新路,观其大略,实际是把书里的精华吸收过来。这和当时荆州的文化环境有关。战乱中,这儿相对安静,大批文人会集。后来称为荆州学派。学风上就是简明扼要。与东汉时的繁琐有天渊之别。亮与此吻合。

三国名将之诸葛亮:卧龙出山

请葛亮选择利备的玄机:要选择,得两个条件,一是得是杰出人才,心胸得宽广,气度得大,要能赏识与重用人才。二是手下得没有很多出色的人才,可与他抗衡。这才能保证他的文韬武略有施展的空间。诸葛亮没去刘表那儿,就是不合第一个条件。没去曹操处,是因为不合第二条件,因为曹操手下杰出人才不少。诸葛亮要去,施展空间不够。等不来意中人,也宁缺勿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最后底限。在隆中待十二年之久,与此选择有关。隆中水路陆路都四通八达。来往的英雄多,对他选择也有帮助。真正找不到最满意的,躬耕也是好地方。能够在这儿待,是可进可退的。好在终于来了,刘备,建安六年受到曹操压迫,被迫到了南方投奔刘表。刘表与他有宗族的关系。一投奔后,寄人篱下。从此开始他长达七年的蹉跎岁月。刘备也认真反省自己,究竟为什么开创事业时屡起屡败,发现重要问题是缺少一位非常杰出的人才。没人提供战略设计。文的方面薄弱。

三国名将之诸葛亮:卧龙出山

三厥草庐的深层含义:最可信的具体过程就是《出师表》里的一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卑鄙的含义其实丰富,实际说的是二人地位的差距。这是三方面。

一是年龄,二人见面,诸葛亮是二十七,刘备是四十七。

二是地位,诸葛亮是布衣,刘备是东汉的左将军,在东汉时是高级军职。还当过豫州牧。手下随从关羽当于偏将军,张飞当过中郎将。

三是资历,诸葛亮没工作经验。这种悬殊是事件内在的质量。来三次是外在数量。诸葛亮由此决定出山。请葛亮出山之后做出的军事贡献:贡献一是战略上的,就是《隆中对》,拿下荆州,然后拿下益州,等待有利的时机,完成霸业,兴复汉室。此前,刘备眼前没出现过这样清晰有操作性的战略设计,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是刘备的总设计师。二是战术上说,第一个正式职务就是总的税务官。赤壁之战后,打下荆州南部的四个郡,蜀汉政权的雏形有了。要有军队,要有军费,就得钱。刘备此前是没钱的。一下子要支撑政权,要军费,钱从何处来?只能从百姓处收税。军师中郎将,就是诸葛亮第一个职务。这个任务太重要了。诸葛亮也不含糊,把收税机关放在三郡中央的临蒸。他成功地把读的书转换成了工作能力。

三国名将之诸葛亮:卧龙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