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快報: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帶群眾尋找致富路

在撫寧區留守營鎮沿溝屯村,有這樣一位妻子——她不僅是農資銷售店店主、種植技術帶頭人,還在17年裡對患病丈夫悉心照料、不離不棄。她的事蹟被村民廣為傳頌。她叫宋雅萍。

1998年,宋雅萍夫妻倆先後下崗,不久後,夫妻二人在村中開辦了一家農資銷售店。“當時生意不錯,我們一家人感到很知足。”宋雅萍回憶,2003年,丈夫鄒坤突患重病,深度昏迷。經過兩天的急救,醒來之後不會說話,身上一碰就疼。“為了儘快確診,我們轉到市第一醫院,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宋雅萍陪著丈夫艱難地挺過了7天急救期,把丈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她忍著腰椎間盤的疼痛照顧臥床不起的丈夫,還牽掛著家裡的孩子、老人和店裡的生意。28天后丈夫出院,雖恢復了語言和行動能力,但雙腿依然一碰就疼。宋雅萍繼續扛起生活的重擔,一邊悉心照料病中的丈夫,幫助他康復、定期複查,一邊在公婆的幫襯下維持著農資銷售店。

眼看著生活一天天步入正軌,丈夫的病卻再次復發,醫生告訴宋雅萍,這種病復發治療費用高,死亡率高達90%,最後可能人財兩空。“我當時就一個想法兒——治!只要人能活著就行!”宋雅萍說,經過一天一夜的奮力搶救,鄒坤雖被再次從生死線拉回,但雙腿卻不能走路。之後,宋雅萍帶著鄒坤四處求醫,每天熬藥、喂藥、針灸,卻始終不見效果。“一次在北京檢查時發現他脊椎有鈣化點,致使雙下肢運動神經深度受損喪失行動能力。醫生告訴我手術意義不大,將面臨終身癱瘓。”宋雅萍說,因為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鄒坤一度意志消沉,拒絕治療,也不願出門與人接觸。“我只能鼓勵他配合治療,讓他來店裡幫忙。慢慢地,他逐漸打開心結,和我共同經營小店,還時常義務幫助村民修理各種農用工具。”

近年來,為了搞活因治病落荒多年的生意,償還看病欠下的債務。夫妻二人謀劃著二次創業。宋雅萍認為,做生意跟做人一樣,講究的是誠信。為此她把重心放到了學習生產技術上,考慮周邊種植韭菜和生薑的農戶較多,她通過外出考察、網上學習、請教專家,認真研究種植技術。村民有不懂的問題都來找她,她一一解答,時間長了,她不僅僅是做農資生意的銷售店店主,在村民眼中,她還是種植技術帶頭人。她告訴記者,去年,她學會使用微信組群,“我組建了韭菜、生薑兩個微信群,涵蓋了120多個種植戶,隨時隨地用所學知識給村民解疑答惑。”隨著生意的逐漸紅火,宋雅萍一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去年,全家被授予省級“最美家庭”稱號。

河青新聞網編輯肖延昭丨平臺主編張永忠丨監製耿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