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学习的几点想法(字典积累读书动笔)

关于语文学习的几点想法

语文难教,语文难学。语文难教是伸缩性比较强,无论懂不懂语文,都能说上几句,都能指导几下。语文难学是语文范围广,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尤其是现在,语文考试重视基础,一个拼音、一个生字、一个词语模棱两可整道题都不得分,语文一旦落下了,撵起来是真费劲。

语文难教原因如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这本来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不知道教育部门的领导是怎样想的,今天这个理论,明天那个模式,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大会小会就是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每次改革语文都是首当其冲,改来改去,到最后的情况是老教师都不知道怎样教课了,按老方法去教,领导说你穿新鞋走老路,按新方法去教,刚刚适应,又有新理念了,或者领导一换,这个方法又不行了。新教师就更无所适从了。

天天喊语文学科的重要,天天说让学生学好语文。结果是学生书写与日俱下,阅读热情越来越淡,作文水平很难提高。

语文难学原因如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给孩子补语文,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大多数学生觉得语文磨叽,一天就是读读写写,没有成就感,有些家长认为阅读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这种想法是有待商榷的,具体我还会讨论。

针对目前的语文现状,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尝试:

首先是社会层面:教育部应该组织专家编写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随时查阅的语文知识手册。我为什么说要组织教育部编写呢?说白了就是权威,现在的市场上也有类似的资料,但是涉及到一些知识时还是模棱两可,编辑避重就轻,我们语文老师都一头雾水,何况家长和孩子呢?举几个例子:

例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间”的读音问题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课下注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读音。

例二,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为下文zuo铺垫,前几年是“作业”的“作”,近几年是“做事”的“做”,究竟是哪个,大家都很模糊。

例三,总说让孩子们读书,究竟该读哪类书,没有一个科学的参考意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肯定要读不同的书,部编版推荐了《创业史》,我个人认为学生根本读不进去。

其次是教师层面:读书应该是伴随语文教师一生,语文教师应该是静下心来读书,然后把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心得等分享给学生,共同成长。语文老师还应该经常写作,给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这样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当前的情况是一群不读书不写作的语文老师督促学生去读书写作,当然我说的不是绝对的,有些语文老师还是读书的。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读书写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后我会一一剖析。

第三是家长层面:有些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也不会指导孩子的语文学习,孩子用啥买啥,哪怕我自己不吃不喝,无论多少钱,只要孩子需要,我都给你买。用一句老话说“砸锅卖铁我都供你”。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细心的家长有没有发现,你花了很多钱给孩子买的语文学习资料,起作用了吗?有些书籍和资料孩子几乎从来都没有动过。就拿字典来说,没事多让孩子翻翻,一定是获益匪浅。

第四是孩子层面: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有一点懒惰,能听的不去看,能看的不去写,能写的不愿意动脑,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们积累少,欠思考,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是困难的,让孩子准备一个语文积累本,最好厚一点,从小学就开始积累,没事的时候多翻翻积累本,鼓励孩子读书动笔,还要有思考地动笔。

总之语文学习方法很多,没有最好,适合孩子就是好的,就是勤查字典、多读书、多各积累,经常练笔,日积月累中孩子的成绩就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