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多措並舉“穩就業”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運行,一頭連著民生冷暖。近兩年來,作為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通過“政策優化+精準服務+資金扶持”的協同發力,構建了完善的就業創業服務保障體系。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該區進一步破解“企業用工招工難 居民就業不充分”的難題,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為百姓托起穩穩的幸福。

因地制宜,靶向培訓促就業

“真沒想到我這個莊戶人,還能過一把當演員的癮,是鎮上的培訓班圓了我的演戲夢。”4月8日,50歲的青島西海岸藏馬鎮胡家莊村村民劉瑞華告訴記者,如今家門口建了影視外景基地,聽說鎮上舉辦農民群演技能培訓班,為影視基地培訓群眾演員,劉瑞華二話沒說就報了名。

近幾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迅速發展,除了國際一流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區,在藏馬鎮建設的藏馬山影視外景地也已部分投入使用。僅2019年,就有《封神三部曲》《創造營2019》等眾多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在新區錄製拍攝。

“培訓結束後,我還被納入了新區的群演公社,有機會參與劇組拍攝。”劉瑞華說。

“我們的培訓沒有年齡限制,居民只要想學就可以報名,我們的原則是讓有意願的居民把技能學到手,可靈活就業。”青島西海岸新區人社局職業培訓技術中心負責人劉仁彬告訴記者,新區實施了“技能強區”工程,在摸清各鎮街現有企業和即將投產項目的用工需求基礎上,對掌握的企業崗位信息和居民就業、培訓需求信息進行精準識別和分類專項管理,制定出“一鎮一業”專屬勞動培訓方案,實現勞動者隨時隨地、就地就近參訓就業。

劉仁彬給記者舉例,藏馬鎮靠近融創影視產業園藏馬山外景地,所以該鎮的培訓側重於民宿、群演等;在靈山島社區,則安排專業人員進島,為當地居民講授海產品的製作技術;由於緊靠董家口港,工業和物流業發達,泊裡鎮以叉車駕駛、電工維修等培訓為主。

精準服務,人崗對接保就業

日前,一場特殊的招聘會在西海岸新區青島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舉行,來參加招聘的是63名退役軍人。

“這場招聘會是年後舉辦的首場線下招聘會,面向金能科技一家企業,現場一對一招聘。”青島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王文波說,金能科技是山東省首批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今年將投產,在得知企業用工需求後,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第一時間通過退役軍人就業信息庫發佈了招募信息,組織了這場招聘會。

招聘會現場有35名退役軍人通過面試,與金能科技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同時也為這家高科技企業在疫情後及時復工復產解決了用工難題。“我已經順利通過面試,不但可以在家門口上班,對薪酬也很滿意,3個月的培訓期起薪是4500元,轉正之後起薪是6500元,還給投保五險一金。”退役軍人董啟超開心地說。

“我們根據退役軍人在部隊所學專業、取得的技能證書及求職意向等27項信息,建立了749人的就業信息庫,同時對新區規模以上企業特別是重點項目企業都通過主動上門服務,搭建了用工信息供需對接機制。” 王文波說,通過精準掌握企業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搭建“一對一,一對多”的招聘橋樑,實現西海岸經濟發展、企業用工和求職者三方“共贏”。

“近年來,新區重點關注退役軍人、青年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村勞動力等群體的就業,我們與相關單位建立了聯動機制,針對性地開展‘送崗入戶’活動和專場招聘會,採取定向介紹、優先推薦的方式,實現人崗精準匹配。”青島西海岸新區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大鯤介紹說。

疫情期間,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時間打造“就業街”網絡招聘平臺,及時推出“線上招聘”,將原計劃舉辦的22場線下專場招聘會全部改為網上招聘。目前,已收集513家企業用工信息,提供勞動崗位2.4萬個,網上達成就業意向7100餘人次。

政策扶持,鼓勵創業增就業

“受疫情影響,資金週轉出現了困難,多虧了創業擔保貸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青島雙得力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康說。張康大學畢業後,創辦了青島雙得力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發展到了最關鍵時期,資金需求問題凸顯。

2020年1月,張康向西海岸新區人社部門申請獲得了4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貸款下來得很快,有了資金活水,我們有信心把前期損失奪回來。”張康說。

聚焦創業政策幫扶,圍繞創業者在融資、成本、能力等方面的瓶頸,西海岸新區著力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實施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簡化辦事程序,精簡受理資料,降低政策門檻,緩解創業者融資難題,鼓勵和扶持廣大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農民等群體自主創業。

在各種創業政策的驅動下,越來越多像張康一樣的“追夢人”在西海岸這片雙創的沃土上茁壯成長。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青島西海岸政策性扶持創業988人,創業擔保貸款規模達1695萬元,落實創業扶持資金1419萬元,同比增長46.5%。

(本報記者 劉豔傑 本報通訊員 王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