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孔雪兒、鞠婧禕是上不了檯面的縣城女孩,小鎮青年招你惹你了?

前几天看到有个博主评价孔雪儿身上有股“县城女孩”的气质。被喷惨了。在这段描述中,叔看到了一种略微居高临下的咄咄逼人,让人很不舒服。先不说这种

一棒子打死的贴标签,带着浓浓的“唯出生论”的论调,让人感觉有被冒犯,光是这种声情并茂的diss,就已经让人看到“偏见”两个字怎么写了。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这是有透视镜吗,看到孔雪儿心里去了?


后来这位博主道歉了,大概意思是说,因为自己也是小县城出身,一路上吃了很多苦头,很讨厌那时的自己。叔觉得这又有点讲不通了,为什么你讨厌自己,就要把这一一系列的臆想都安到孔雪儿的身上呢?何必把出身县城的女孩描写得如此自卑、自负又阴暗呢。


之所以会引起众怒,本质上是因为她不经意间贬低了每一个出身平凡但是肯打拼、肯争取的小城市女孩。她言下之意,觉得自己努力的过程太艰辛了,很傻逼,走了很多弯路,姿态不够优雅。可是,没有那个她,哪有现在的你?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微博下面的评论


县城女孩,小镇青年。叔一直觉得这个话题、这个群体,充满话题的同时又那么普遍那么亲切。小镇青年这个词听起来不那么洋气,没什么光鲜亮丽高大上的修辞,却充满故事。曾经小镇青年是在审美鄙视链中饱受偏见的一群人。


有血有肉的小镇青年


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小镇青年,都有Chanel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的实现是从达芙妮开始的。


2006年,已经走入青春期的小镇90后们,在郭敬明的笔下读到“需要用双手抱住的高级超市的墨绿色包装袋”的时候,可能会不经意间想起自己家乡超市里用的两毛钱一个手提白色塑料袋,而读到“满满一面墙的爱马仕包”、“顾里穿的新款miumiu丝绒小短裙”的时候,可能就没有太多概念了。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而来自四川自贡的小镇青年郭敬明第一次去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复试的时候,被上海的繁华惊艳到,写道:“在为什么不让爱上海的人生活在上海。上海是华丽的巨轮,而我的家乡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城。”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确实,那个时候一线城市经济发展乘着火箭飞速前进。而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还处于可能连一家星巴克都没有的状态。荒芜与繁华,落后与先进,闭塞与开放。小镇的对立面是都市。而我们中间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小镇青年。在我们国家的整个人口结构里,只有7%的人生活在一线城市,93%的人不在。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来自摄影师严明的《大国志》中的一张照片,那时很多县城男孩的缩影。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一个标准的小镇青年, 他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可能还接触不到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他的快乐可能是市中心终于开了一家肯德基,而他的妈妈答应他这次的生日在肯德基请上全班同学一起过。这种快乐的感觉如此轻盈灵动,以至于在成年后若干年的时刻再度想起,依然觉得可爱至极。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资料源于网络,侵删


物质和精神匮乏,但需求和欲望旺盛。那个时候互联网开始普及,生活在小城市的孩子们,通过网络、杂志、小说,也能看到一个更大、更繁华、更华丽的世界,那里有家乡没有的博物馆、剧场、记不住名字的牌子。听到各种五花八门的音乐,看到各种热门的、冷门的电影和动漫,见识各种目不暇接的时髦玩意儿。


但那个土壤中没有精英文化,就必定会诞生低配版。如果说曾经日本的视觉系催生了曾经的杀马特家族,南韩爱豆风格带动了中国淘宝韩版爆款,那么南韩rapper和广东淘宝店主则一起输出了亚逼这种被贬为当代非主流的风格。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叔觉得谁没有个过去呢,无论收入多少,身处何方,都有追求美的资格。独树一帜的个人审美,也许正是从这些看起来不怎么样审美开始的。最关键是,这个时候的我们,已经开始有了自我的审美意识。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Y2K风格


现在的你,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所获得的审美快乐,未必就比十年前那个第一次做头发的小城姑娘更强烈。


小镇青年是推动世界变化的主力军。每个小镇青年的青春期都是成长越快越难受。经历着少年时期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迷茫,寻找机会,去到真正的大城市,去见识那些只存在电视剧里的灯红酒绿和时髦生活。世界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切都在风云变幻,这些对现状并不满足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小镇青年是你是我是我们的父辈、祖辈


小镇青年分为两种,一种是依然生活在小镇的青年,一种是已经离开小镇的青年。他们的众生相,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70年的缩影。回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小城镇。即使是今天上海户口的人,也有很多是撤县改区的。现在的北京海淀,在过去也曾经是个县城。深圳还曾经是个渔村。


贾樟柯的电影里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小镇青年角色。他们被卡在平庸的日常和荒芜的想象之间。他们拧巴、不痛快,因为无力改变这一切。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小武》


而勇敢的小镇青年也许像是顾长卫《立春》里的王彩玲或四宝,70年代生人在80年代追梦,可惜上升通道狭窄。王彩玲引以为豪的歌喉在真正的歌剧院只能算是普通,而四宝实现不了自己的画家梦,只能无奈加入下海的队伍。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80年代的小镇青年,通过北漂和高考实现阶级飞升的比比皆是。像《北京女子图鉴》里面讲述的故事,除了大部分女孩都是真的在靠自己没有靠男人,剧情的真实性还是很高的。赶上了好的政策,好的行业风口,普通人也能获得在老家无法想象的资源和机会。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赵丽颖在横店跑了7年的龙套,成名后也没有避讳自己是河北农村出身的。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鞠敬祎的原生条件在娱乐圈普通,家庭背景就更普通了,我觉得她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标。当然,她们付出了多少也是我们能看到的。


每个普通的北漂、沪漂、深漂,都是小镇青年。有的人回到家乡,有的人依然在坚持。还有人已经通过自己扎下根来完成蜕变,我相信对这些人们来说,人生选择的范围都更加宽广、自由。


确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生活在小镇的青年,比看似光鲜亮丽的大城市打拼的人过得更舒服,消费更方便,压力也更小。你可以选择努力,也可以选择不努力,只要你想好你的目标是什么,并且你愿意付出多少。


嘲孔雪儿、鞠婧祎是上不了台面的县城女孩,小镇青年招你惹你了?


出身在大城市的人确实拥有先天优势。可是,别人含着金汤匙出身,而我的金汤匙是我自己挣来的,不也是一种痛快?


所有的去处,都与来路有关。不要忘记曾经的自己,以及想要改变的决心。出身并不重要,谁没有个过去?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凭什么被嘲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