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長子,哪一位結局最慘?

雪百合cjj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古代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力,也就造成了圍繞皇權的血腥鬥爭,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屢見不鮮。皇長子作為距離皇權最近的人之一(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因為皇長子是嫡子和成為太子的比例是最高的),自然是皇帝們的重點防範對象,有時候也是重點打擊對象。所以很多皇長子的結局都非常慘,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古代最慘皇長子的幾位有力候選。


1.秦朝-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嫡長子,他生性仁慈,愛護百姓,反對其父的嚴刑峻法,當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還範言直諫。雖然扶蘇沒有被立為太子,但秦始皇一直是把他當做繼承人來培養,即使在焚書坑儒後父子關係降到冰點,秦始皇還是將他派到蒙恬身邊繼續鍛鍊培養。且自西周以降至春秋戰國,周禮規定的宗法制度是非常盛行的,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一直到三國時期袁紹劉表廢長立幼還被認為是取禍之道。所以,如果秦始皇可以多活幾年的話,扶蘇應該可以自然繼位,他至少不會幹的比胡亥還突然差。但歷史很愛開玩笑,秦始皇突然在沙丘去世,享年49歲,甚至沒來得及正式立太子。歷史學界公認的說法是,秦始皇遺言立扶蘇為繼承人,而趙高和李斯矯詔立傀儡胡亥,並命令扶蘇自殺。扶蘇很慘,本可以成為秦帝國的皇帝,針對秦始皇的嚴刑峻法進行改革,則秦帝國有可能避免二世而亡,但歷史的玩笑讓他身死而後國滅。


2.西漢-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其母是衛子夫,其舅是大司馬衛青,其舅母是平陽長公主,其表兄弟是冠軍侯霍去病和後來的託孤大臣大司馬霍光,從這一連串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一出生就必然是作為漢武帝繼承人培養的。劉據在6歲時立為皇太子。據《資治通鑑》記載,劉據長大後"性仁恕溫謹"。劉據成年後,漢武帝每每巡遊天下,便以國事交付太子劉據。太子為政寬厚,屢屢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但與扶蘇一樣,劉據的這種性格並不能得到一位武功赫赫而又好大喜功的父皇的喜歡,隨著霍去病、衛青、平陽公主等外戚的去世,隨著其母衛子夫年老色衰,劉據越來越不得漢武帝的喜歡。《資治通鑑》記載道:"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公元前91年,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在寢宮使用巫蠱方式詛咒漢武帝早死,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劉據死後,其母衛子夫也自殺而死,昔日強大的衛氏外戚徹底破滅。漢武帝在劉據死後才明白自己被江充等人所誤而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因而修築起一座宮殿命名為“思子宮”。由於繼承人劉據的死亡,漢武帝不得不立幼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並託孤霍光和上官桀等人。

所以說,劉據也很慘,本有全明星陣容助陣,自身能力也很好,得到群臣的擁護,卻因為漢武帝的猜忌和小人的誣陷而死,何其不幸。好在劉據還留存有一個孫子,後來被霍光迎立為皇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宣帝劉病已,這也算對劉據的一點點慰藉吧。


3.隋朝-楊勇

楊勇是隋文帝楊堅的嫡長子,開皇元年楊堅稱帝時就被立為太子。楊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學,善於詞賦之道,個性寬厚溫和且率真,為人不矯揉造作。與以上兩位長子不同,楊勇缺點比較明顯,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有許多妾侍、珍寶,因此不被其母獨孤皇后(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制踐行者)所喜。同時,他弟弟隋煬帝楊廣又是個很善於偽裝的主,在母親面前表現不好女色、謙恭孝順。隋文帝又是個懼內的主,就在獨孤皇后的唆使下,廢掉了已經當了二十多年皇太子的楊勇,改立其弟楊廣為太子。而在公元605年楊廣繼位後,他馬上矯詔殺死廢太子楊勇和他的十個兒子。而強大的隋朝也在楊廣的一次又一次折騰後迅速滅亡。


4.唐朝-李建成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在李淵起兵之後,他率軍攻略西河,攻取霍邑,佔據潼關,攻克長安。李淵建立唐朝後,冊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協助處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武德五年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李建成為其所射殺,時年三十八歲,五子一併遇害,其弟齊王李元吉也被殺死。王夫之曾評價他說:太原之起,雖由秦王,而建成分將以響長安,功雖不逮,固協謀而戮力與偕矣。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曾點評道: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後來佐成貞觀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為才智之人。足見李建成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太子,也會識人用人,但他比李世民少了點狠辣,所以滿盤皆輸。


從以上四位候選人的故事看來,我覺得最慘的是李建成。對於扶蘇,他畢竟沒有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相比其他三位要差上半分。對於劉據,他畢竟與漢武帝父子猜忌,儘管他自身清白,也知道漢武帝一直將他作為接班人培養,漢武帝並未下令殺死他,但他並不信任漢武帝會還他清白,因而畏懼自殺。對於楊勇,他畢竟自身缺點還是比較明顯的,奢侈而好色,他的缺點也正好被對手利用並因此而被廢身死。再來看看李建成,他自身能力很好,作為太子有聲有色、盡職盡責,其父李淵對他也信任有加,身邊也有王珪、魏徵、薛萬徹、馮立等名臣為其效力,只可惜被其弟李世民發動政變殺死。所以他從始至終都是合法且唯一的王朝繼承人,這是其他三位所沒有的。

佔據法理和道德,自身也非常優秀,卻被其弟政變殺死,因此李建成是最慘的皇長子。


小可樂故事


從後金政權的建立者——努爾哈赤,到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清朝共計傳承12位帝王,除了晚清時期的同治、光緒、宣統三位帝王未曾生育,共計產生了9位皇長子。可除了咸豐皇帝的皇長子兼獨子載淳,得以順利登基為帝,卻也身染“不能明言之病”於19歲早早駕崩外,其餘8位皇長子竟無一位落得善終!甚至,就算按照序齒來算的皇長子,也無一例外地或早夭、或被殺、或圈禁,無一善終。

努爾哈赤的皇長子褚英,被圈禁而後賜死;皇太極的皇長子豪格,被多爾袞陷害致死;康熙皇帝的皇長子承瑞,2歲早夭,序齒皇長子胤褆被圈禁至死;雍正皇帝的皇長子弘暉8歲早夭;乾隆皇帝的皇長子永璜,23歲抑鬱而終;嘉慶皇帝的皇長子穆郡王,2歲早夭;道光皇帝的皇長子奕瑋,23歲倉儲離世;咸豐皇帝的皇長子同治皇帝,年僅19歲便身染“痘疾,人疑其為花柳病”而早早駕崩。

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致使清代皇帝的皇長子們毫無例外地落得悲慘命運?

1、清代皇帝早婚早育對皇長子的巨大傷害

除了後金政權的建立者努爾哈赤,自皇太極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皇帝一直嚴格奉行“早婚早育”的原則,以求多育皇嗣,為皇族血脈開枝散葉。14歲成婚,14歲生育的順治皇帝;12歲成婚,12歲生育的康熙皇帝為清朝後世帝王做了一個非常不利的表率。

未達到成熟的生育年齡,非但會對孕婦造成極大的傷害,大大提高難產死亡率,同時也會大大增加胎兒的死亡率。順治皇帝、康熙皇帝的皇長子早夭,就是“早婚早育”帶來的負面典型。

2、皇位傳承中的“立長”原則,對皇長子的負面影響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自入關後,滿族文化逐漸被中原地區強大的漢文化影響、同化、融合。並未明確制定皇位傳承製度的清王朝,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前朝歷代皇位傳承製度的影響。因此,前朝歷代之“立嫡”、“立長”的皇位傳承原則,也成為了清朝皇帝選擇皇位繼承人的主要依據。

有鑑於此,佔據“立長”優勢的皇長子自然就會生出僅次於嫡出皇子的奪嫡慾望,甚至將嫡出皇子視為自己奪嫡過程中最大的對手,陰謀陽謀、明爭暗奪。清朝皇帝最忌奪嫡行為,更忌因奪嫡行為帶來的皇權威脅和挑戰。所以,對於積極奪嫡的皇長子,清朝皇帝一般都會採取高壓壓制和嚴厲懲治,以至於他們落得悲慘結局。

努爾哈赤的皇長子褚英、康熙皇帝事實上的皇長子胤褆、雍正皇帝事實上的皇長子弘時、乾隆皇帝的皇長子永璜,就是因為奪嫡之心,觸及了皇權底線而被嚴厲懲治,或處死、或圈禁,或被政敵所害,不得善終。

3、清朝皇帝對長子的高要求、高標準,大大提升了皇長子被懲治的概率

雖然對皇長子的奪嫡之心有所防範,但作為年齡最長的皇子,清朝皇帝都會將他們刻意培養成其餘皇子的表率,以高要求、高標準,嚴格約束和教導皇長子。再加上,如果按照“立嫡”原則選擇皇位繼承人不成,清朝皇帝一般都會將視線鎖定在“立長”原則上,也會對皇長子提出更高要求。

年齡最長,原本就代表著犯錯機會最多,最容易得到皇帝訓斥或懲治,再加上皇帝的高要求、高標準,皇長子想要在皇帝面前落得一個好形象,實在是太難。道光皇帝的皇長子奕瑋,就是清朝皇帝因恨皇長子“不成鋼”而對其嚴懲,乃至一腳踢中要害,不治身亡的代表例子。

後記

生在皇家,皇長子雖然佔據著年齡最長的巨大優勢,但因為清朝皇帝“早婚早育”的婚姻態度;“立長”皇儲選擇原則的負面影響;再加上皇長子面臨的高標準、高要求;清朝的皇長子們,即使沒有奪嫡之心,也終將難以落得善終。

同治皇帝,作為清朝唯一一位正兒八經以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長子,雖然因為獨子身份,順利承繼皇位,卻也因為諸多原因落得19歲崩逝的悲慘。“物極必反”,或許用到清朝皇長子的身上,最為合適。

參考文獻:《愛新覺羅宗譜》、《清史稿·皇子世表》


正說清代十二朝


漢武帝劉徹的長子劉據,整整做了三十年的太子,為人敦厚老實,也沒有什麼壞心,卻慘遭誣陷,被逼造反,最後因為不想受辱而自殺。

太子劉據

劉徹當皇帝十幾年間一直無子,朝中人心惶惶,田蚡甚至因此轉向淮南王劉安,直到29歲才迎來了第一個兒子的誕生。

正因如此,劉徹非常看重他,不僅特命枚皋和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和《立皇子禖祝》,還修建了婚育之祠,起名劉據。

也是因為劉據的出生,衛子夫才被立為皇后,劉據的身份也由庶長子變為嫡長子,年僅7歲就直接被立為皇太子。

“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愛之。及長,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劉據長大後,劉徹就逐漸不太喜歡他的性格,但還是十分寵愛。

巫蠱之禍

問題就在於劉徹後來又有了幾個兒子,雖然“安有賢於太子者乎”,但是很多人很多勢力卻因此有了其他想法,衛青的去世,則更讓人覺得衛氏可欺。

巫蠱之禍作為漢武帝在位時的重大政治事件,公孫賀一干人等的死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江充等人從一開始就沒有站在劉據的那一方,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以圖更大的回報,他們就利用巫蠱構陷了劉據。

劉據已經當了三十年的太子,見慣了劉徹的手段,每日裡如履薄冰,他根本沒有辦法去指望劉徹會保護自己。衛氏的失勢也不斷加深著他的不安,所以事情才會一步步走向絕路,最後逼到他造反自保不成,自縊身亡。

巫蠱之禍的起因未必沒有漢武帝打壓衛氏的意思,畢竟衛青的兒子衛伉和公孫賀都因此而死,但是太子劉據卻本可以繼承帝位,做一個好皇帝的,甚至都不用再託孤給霍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