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紅利充分釋放

轉自:最高人民法院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  近日,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紅利充分釋放。全國法院積極引導當事人開展在線訴訟活動,及時高效處理各類案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聚集,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數據顯示,2月3日至3月31日,全國法院網上立案70.6萬件;網上開庭15萬件,同比增幅453.3%;網上調解案件30.2萬件,同比增幅89.1%。

  疫情期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統一部署,全國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加強互聯網司法和在線訴訟服務,確保“疫情防控”與“審判執行工作”兩不誤,在此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了滿意答卷。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人民法院利用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等便民機制,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諮詢。針對當事人、代理人因隔離無法出庭的實際困難,全國法院優化在線庭審服務,利用訴訟服務網、中國移動微法院等平臺,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線上開庭需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介紹,疫情發生後,經過深入調研,最高法院及時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對全國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開展在線訴訟作出全面部署,圍繞在線庭審、電子送達、身份認證、材料提交等方面作出明確指引,為推廣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各地法院在遠程視頻提訊系統、在線庭審系統支持下,實現“隔空訊問”“多方連線庭審”,及時依法嚴懲故意隱瞞感染症狀拒不配合防控措施危害公共安全、防疫物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經濟社會平穩有序運轉。疫情期間,北京法院全面啟動在線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可滿足200個法庭同時開庭。上海金融法院所有開庭案件全部線上審理,在線庭審率達到100%。

  覆蓋全國法院的執行網絡查控系統也為疫情期間執行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運用在線執行系統,48小時內依法依規解封抗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賬戶,助力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此外,在線調解成為各地法院在疫情期間強化“訴源治理”的有效手段。各地法院通過在線非訴訟糾紛解決方式化解矛盾,緩解了特殊時期審判壓力。

  截至目前,天津法院協調140餘家民間調解組織入駐在線調解平臺,在線調解成功率達91.67%。廣東法院加大涉疫情糾紛聯動調解工作力度,利用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理”平臺、商事多元調解平臺APP等開展工作。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優化“和合智解”在線調解服務平臺,有效對接成都市公共服務平臺“天府市民雲”,為當事人提供集約普惠的司法服務。

  “實踐證明,在黨中央戰略部署下,最高人民法院近年來積累的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顯現出強大威力,讓正義不因疫情而缺位、滯後,發揮出助力國家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豔濱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