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城區的各地名,都是這麼來的?承載著城市的厚重文化

德化城区的各地名,都是这么来的?承载着城市的厚重文化


地名

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

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每个地名的背后

都是一段历史

它反映着不同地方的水土

也承载着城市的厚重文化



诗敦位于浔中村北部,低山谷地,缨溪穿境,原名狮墩,又名西墩。以舞狮驰名及境内有十八座山墩得名,谐作西墩。清进士李道泰建别墅于境内,编为八景,其子监生李鼎咏诗赞之,因雅为诗墩,简作今名。



湖前,地平土沃,曾有民谚“金狮墩(诗墩),银后所,不值湖前许”之说。明弘治间(1488—1505年),许子敬、许伯仁父子从同安后埔湖口迁入定居,因祖籍湖南,建祖宇湖前堂,故称湖前,别称许厝。民国时合鹏都编保,又称鹏都。



城后位于龙浔山东北侧,浔中村部西北方向。20世纪50年代前为一片稻田地,后扩展成自然村落,以古县城墙方位命名。



草埔尾位于浐溪南岸溪畔平地,处一片草埔末端,雅作今名,别名褒美,曾名瑶台。是德化著名瓷业村。德化第二瓷厂设此。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前后苏大七从石城迁入族居。元代初扩展至城内龙眼井及西关市一带,世称“龙井苏氏”。



后埔林位于浐溪南部,龙浔镇人民政府东部,宝美村西南侧。处塔尖山下缓坡地,以街道后有草埔、枫林而得名,现为德新社区和兴南社区。



苏坂里位于龙浔山东北部,城后路和富东街、浔东路夹成的三角平地。住房错落分布,原名“沙坂”,以浐溪北畔溪湾沙洲地命名。初为苏姓居住,故又称苏坂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李养潜、李养吾卅七都因避倭寇乱从晋江入德肇基,至清治辛丑(1661年),李道泰登进士第,村以人显,谐称苏坂李,以李氏灯号雅作“沙堤”。别名“马丘洋”,因李道泰故宅后小丘为李家牧马地,后辟作田地而得名。



坪埔早年是一片草埔,且地势较平坦,故名坪埔,雅称鹏都。村落近似三角形,包括坂头、流芳坑。村民傍河聚居,古迹有鹏都石塔(又名博鹏塔)、坪埔寨。



凤塔位于德新社区南侧。因地处凤翅山与塔尖山之间,取首字命名,故名。



小溪位于丁溪村西南处的丘间溪谷地。处丁溪上游,因溪小,俗称小溪。



下田又名霞田,位于龙浔镇人民政府东部的山前缓坡地。依地物上的山下田取名,雅称为霞田。



后井位于宝美村东南侧,浐溪南岸,程亭格下东北方向山坡处。因该村位于程田寺格后,且境内有一古井故名。



土厝格位于浔中村北部,即浔中村北地界,原名“陶趣”。明洪武拨军入泉州,彭厝祖先彭长州后裔彭文亥由泉州迁入德化此地居住,以制陶为乐趣,人称“陶趣”,陶厝与涂厝方言谐音,后就演变成涂厝,又因地处山口得名涂厝格。



官路下位于丁溪村部西南1公里的丘间溪谷地。通往永春苏坑隘古道(俗称官路)下得名,雅称露霞,民国时期与小溪(绣溪)合保称秀霞。



丁墘为龙浔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丁溪中、下段溪谷阶地。昔为张氏开发世居,原称张墘。约唐大中年间,开基鹏都陈子章的曾孙陈鹃于此繁衍。1958年建大队取乡、村首尾字命名丁墘,地面开阔,丁溪东北向横贯,进城大道由西南至东北穿村而过。



金锁原称“金锁型”,位于龙浔镇人民政府驻地东侧1.8公里处的小山岗地,以地型如锁得名。



东头位于浔中村东南部的浐溪东畔。因地处城区之东隅,故名。



乐陶位于浔中镇人民政府东部3公里处的溪谷坪地,乐陶村委会驻地。早年,德化县城一带森林密布,鹿群经常在此出入,县城开发后,鹿逃到城东南栖息,人们称这里为“鹿逃”。“鹿逃”谐音为“乐陶”,故名。别名隆泰、乐陶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