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罵人說髒話?冷處理適得其反,這4個方法可以讓孩子乖回來

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冷处理适得其反,这4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乖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孩子说脏话,家长冷处理的做法真的对吗?

好朋友琳子最近遇到了一个育儿大难题:

她3岁多的女儿琪琪上最近的表现有些“雷人”,稍不如意她就会大喊:“我打死你!”边说还边歪着头挥舞着小拳头示威。

上了幼儿园后,她类似的语言更多了。比如:“我讨厌你”、“我拿刀砍死你”、“你XXXP”。。。一会骂这个“蠢猪”,一会儿骂那个“傻子”,让家人很是头疼。

妈妈越说她,孩子反而说的越起劲,想着打吧又有点舍不得。所以她咨询了其他宝妈,得知女儿可能是进入了诅咒敏感期,给出的建议是:冷处理。

所谓的冷处理就是父母对于孩子骂人说脏话的行为,不予理睬,不予回应,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想着晾她几天不理她,孩子自己就会觉得没意思而偃旗息鼓不再说脏话了。可是效果并不怎么好,孩子生气的时候还是会出口成脏。

其实在孩子爱说脏话骂人的时候,冷处理是父母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也被很多人推崇,然而这种方法用在这里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

在畅销书《游戏力》这本书中一贯强调"联结"的科恩这样描述冷处理:冷处理是人类特有的摧残孩子的方式,但不知道为什么却成了时髦的积极养育的工具。

很多父母都认为通过冷处理,等孩子发现“说脏话”这样的行为对别人起不到任何影响时,无法从中找到乐趣时,就自然会失去了说的欲望。这其实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会对孩子造成两个负面的影响:

1)对孩子的说“粗话”行为的变相肯定

当孩子说了脏话骂了人以后,发现父母并没有马上训斥或者打骂自己,这会给孩子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我说了脏话没有问题,我骂了人爸爸妈妈也没有说我,下次我想说的时候可以继续说。当孩子得到这种变相的肯定后有很大可能会变本加厉。

2)错过语言规则的最佳学习时间

孩子从进入语言敏感期开始,就开始通过不断的观察、模仿和练习,逐渐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

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初学武功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理解,会有"用力过猛"的阶段,随着对武功规则的了解和熟悉,才能慢慢的提高。

"诅咒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意义就在于学会语言使用的社会规范。所以,冷处理由于父母的放任不管反而会错过教会孩子"语言规则"的绝佳时期。

除了这个方法,父母们在面对孩子的雷人语言的时候,常用的方法还有比如:讲道理、说教、打骂,但这些方法的效果依然也没什么用。

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说脏话骂人的问题,就需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说脏话和骂人?其实琪琪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冷处理适得其反,这4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乖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了解儿童语言的“诅咒敏感期”,找到真正的原因

也许每个孩子多少都会经历类似琪琪小朋友爱说脏话的过程,但妈妈们也不必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并不一定是变坏了,突然爱说脏话的孩子的多半是“诅咒敏感期”到了!

诅咒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5岁前后,与语言敏感期紧密相关,可以算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诅咒敏感期,是指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初期,一般在3岁左右在接触到一些脏话或者带有诅咒的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使用。

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又恢复正常,专家将儿童这个时期的语言习惯称之为诅咒敏感期。

处于这种敏感期的孩子,极其容易模仿他人的话语以及行为。他们在模仿、学习、试探语言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们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

尤其是有些话能够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时,就会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观察别人的反应,就比如一些常见的诅咒性的话语。

三、孩子在诅咒敏感期为什么热衷于说脏话?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游戏治疗师劳伦斯.科恩博士在他著名的《游戏力》一书中说过:

骂人的话、各种狠话,还有包括“屎尿屁”在内的脏话,小孩子们都特别爱说。因为这些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甚至“支配”别人的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发现语言里藏着的秘密,那就是重复说某一句话,可以让别人产生非常激烈的反应,可以像一把利剑一样,可以轻易的刺伤别人时,他就会不知轻重的高兴的频繁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爱模仿的天性使然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天生是一个观察家,他从一出生就在观察这个世界,模仿这个世界。3—4岁正是孩子爱模仿、喜欢社交的年纪,很多孩子说脏话,很有可能就是受了周围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都有一个模仿的来源。

孩子所说的脏话一般不可能是孩子自己创造出来的。一般来源于爸爸妈妈、家里的长辈、幼儿园里爱说脏话的同学等等;其次就是在各种电视、网络直播、游戏里面会有一些说粗话的场景,孩子正在语言学习的敏感阶段,就会快速有效的模仿。

2)求得关注

许多孩子讲脏话并不一定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如果父母在他讲脏话时有较大的反应,比如大笑或者大声呵斥,都会加深孩子对脏话的印象。当他觉得父母忽视自己时,就会用讲脏话来以引起家长的关注。

在孩子说那些狠话的时候,正是他内心十分脆弱的时候,他内心的潜台词就是:没有人关注我的情绪,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我很不高兴,我需要有人来安慰我或者抱抱我。

3)发泄情绪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他们发现了语言的秘密:原来语言是具备力量的,当一句粗话冲口而出的时候,会很有威力的,粗话可以引起别人的情绪波动,他知道了脏话可以发泄情绪,可以成为自己的武器。

所以当他们生气、讨厌谁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武器对着他讲脏话。于是在孩子伤心、愤怒或不满时,都会通过讲脏话的方式来发泄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冷处理适得其反,这4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乖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如何引导孩子度过诅咒敏感期

1、善用孩子的模仿力,以身作则

模仿是人类社会一种常见的互动形式。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模仿:模仿爸爸妈妈、模仿爷爷奶奶、模仿亲戚朋友、模仿老师、模仿社会、模仿大自然……可以说孩子就是通过模仿而成长起来的,这就是模仿效应,又称为“一窝蜂效应”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是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在和妈妈互动了,这就是模仿在最初阶段的雏形。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在成长过程中时刻模仿。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身教远比言传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明白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比如,很多爸爸都会习惯性的说一些脏话口头禅,如:M的,NN的之类的语言,可能说出来以后自己都意识不到。还有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性的会说:你再不听话,小心我收拾你!或者:你再乱跑小心我打断你的腿!等等之类的语言是父母需要注意规范的。

其次,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孩子说脏话的引导孩子说一些动听的语言,比如:有些孩子生气了会说“你是臭爸爸,坏爸爸,我要把你打扁!”这个时候爸爸就可以说:“你是香宝宝,乖宝宝,我好爱你,我要抱抱你!”孩子听了以后会觉得很好玩,下次他也就会不自觉的跟着父母说一些好听的语言了。

2、"沙发会议"即时非暴力沟通,教导孩子语言规则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建议: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应该马上召开"沙发会议"及时讨论这个问题。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沟通,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认真的对待问题,能够及时的给予孩子正确语言规则教导。

如果发现孩子说脏话的行为,父母应该正式且认真的和孩子沟通:要了解孩子说这些话是什么原因?是跟谁学的?是否理解这句脏话背后的意义?我听了以后是什么感受等等。

在这里父母要注意的是要和孩子非暴力沟通,孩子可以自由放松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我们也可以平静的说出我们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比如有些孩子因为生气的时候会说:我要打死你!那父母就可以心平气和的问孩子: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跟谁学的呢?妈妈觉得这句话不好玩,听了以后心里很难受,妈妈希望你下次生气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妈妈,但是不要再说这句话了好不好?

而不是当孩子出口成“脏”时,父母就过于惊慌和愤怒,动不动就打骂。因为从来没有什么问题是可以用暴力来解决的,相反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孩子爱骂人说脏话?冷处理适得其反,这4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乖回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兵不厌“诈”,学会“偷梁换柱”

当孩子处于诅咒敏感期的时候,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没有用,气急败坏地训斥打骂也没能改善时,父母可以用点小心思,学会“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意思为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当然我们在这里是以优代劣。

就是在孩子说脏话时,父母假装不在意、忽略他们的表演,他们觉得这些词并不是那么有力度,就会放弃,转而去寻找那些“更强悍”的词。

当然,并不是到此为止,因为这种忽略治标不治本,因为在这个阶段,有时候孩子就是要说那些有点特别的词才可以。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我们精心挑选过的“柱子”来替代。

比如,如果孩子说:“妈妈,你就是臭狗屎!”妈妈可以假装无所谓的说:“好吧,随便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生气。但如果你敢说我是个大胖子,我就会很不高兴!”

这个时候,天性使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立马大喊:妈妈是个大胖子!妈妈是个大胖子!然后妈妈就可以假装很生气或者追着孩子跑假装要收拾他,让孩子觉得这个词对人的刺激程度更深。

因为在孩子们的思维里,并不一定真正了解那些粗言秽语的真正意思,他们只是单纯的喜欢说那些“有威力”的话,纯粹就是觉得好玩。

如果你能提供给他们一个比之前的还有杀伤力的词的话,他自然就会抛弃掉原先的那些“脏话”了。

4、统一育儿标准,谨防破窗效应

在孩子的诅咒敏感期阶段,孩子爱说脏话粗话的原因就是在在家庭中没有统一的教养标准。有个著名的育儿理论就是:

手表定律,指的是是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孩子也是如此,就是当家庭出现两种不同的育儿理念时,会影响孩子的判断。

比如孩子在说脏话的时候,妈妈觉得孩子做的不对,正在一本正经的教育孩子,而旁边的爷爷奶奶却觉得孩子说脏话很有意思,挺好玩,还在旁边哈哈大笑。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统一教养的标准的表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更容易养成出口成脏的坏习惯,形成“破窗效应”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自流,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破窗效应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在育儿过程中要注意预防“第一扇破窗”,当第一扇破窗出现时,我们要及时去修补,当孩子开始说第一句脏话时,就要教导孩子,避免孩子形成说污言秽语的坏习惯。

例如一位网友讲过自己这样的一个经历:

我和老公都上班,白天是孩子奶奶在家看孩子,孩子奶奶总是出口成脏,说了好多次不要当着孩子面说脏话,结果老人家觉得我大惊小怪,不为所动。我老公跟她说也不管用,她当着我们的面不说了,可是我们不在的时候还偷偷跟孩子说。于是我们把孩子送回娘家,让孩子的外公外婆带了,可是都过去好几个月了,孩子在生气的时候时不时的还是要骂脏话,估计是长期听她奶奶骂人,还是在记忆里有影响了。

所以,当一个家庭有两种教养标准,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时候,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句古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时刻告诫自己:

我们不能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当借口,放任孩子自由成长。

相反,正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才更需要大人去教会他们善恶与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