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内涵

21世纪学习联盟P21研发并推出的“21世纪学习框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4C素养模型,即合作,沟通,审辨思维和创新。[1]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

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共五个方面。5C模型中的4C素养已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然而对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阐述,虽然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但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适用的。

2020年2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继续强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5个方面。他们的研究指出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含义,既包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扬弃与传承,也包括对他民族文化的包容,理解与尊重,因此,这一素养对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青少年都至关重要。这五大素养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整体。[2]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内涵

图1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这其中的5C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有三个层次上的具体要求。

  1. 最基本的要做到文化理解,尤其先要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历史发展脉络,以我国为例,作为一位历史学的学子,学习历史其实也是在学习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位国人都应先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很多人说自己不是学历史的,就不用研究这个东西,孰不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每个人的交往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受到从小以来的文化环境下的影响。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文化就已经深深刻在了人的骨子里。需要我们去主动理解,主动学习的部分并不多。
  2. 其次是要做到文化认同,对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认可和接纳。文化市场良莠不齐,有先进的,积极的优秀文化文化,也不乏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我们应该合理扬弃,批判继承。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而就当今产生的一些过分推崇洋文化,崇洋媚外,迷失自我的人而言,他们认同的文化未必是值得一般大众所认同的,更未必是优秀文化,是非对错自在人心。
  3. 最后应该做到文化践行,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去依据认同的文化加以实践传承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尝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行动上能够自觉传承和践行优秀文化的价值理念,是每位国人身上中国烙印的体现。中华文化延续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践行文化最高层次上应该是创新发展文化。要结合时代环境,对文化内涵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才是真正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1]大卫·罗斯.致辞:从“4C”到“5C”——祝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发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19.

[2] [2]魏锐,刘坚,白新文,马晓英,刘妍,马利红,甘秋玲,康翠萍,徐冠兴.“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2):20-28.

[3] [3]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才航仁增.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N]. 青海日报,2020-02-24(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