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理“千千結”

受疫情影響,孩子們有了一個超長假期,但在家呆得太久,許多家長和孩子“相看兩生厭”,敏感、焦慮、恐慌、抑鬱等不良情緒萌生。為預防疫情可能引發的各類心理危機事件,確保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疫情期間,團市委、市教育局和市衛生健康局共同協作,依託全市3家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為廣大師生、家長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攜手共渡心理難關。

4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大洋商業街的守護心田社會工作心理服務中心,此時心理諮詢師林蓓蓓正在接聽諮詢者來電,她告訴記者:“來電的是一名諮詢如何提高學習自制力的高中生,她說自己在家學習經常會控制不住玩手機,但內心又想著不能浪費時間要好好學習。現在馬上要開學了,所以很糾結,每天心神不寧,無法靜心。父母看到她這樣,每天嘮叨,更讓她煩躁。”

記者瞭解到,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在家呆得太久,幼兒會產生焦躁、不願說話、語言發育遲緩、任性不好溝通等狀況;中小學生則可能出現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容易引發心理危機事件。復學後,學校要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青少年從隨意寬鬆、作息不規律的家庭生活一下子切換到嚴格、規律的學校生活,難免適應困難,客觀上也會增加孩子的緊張和不安,誘發或加重心理問題。這段時間,我市各心理健康公益諮詢點的諮詢量增加,每天會接到50餘個諮詢電話或微信消息,許多是關於如何提高孩子自制力、處理好家庭關係的。針對這些問題,各駐點心理諮詢師會詳細瞭解事情原委,一一在線分析、引導,並每日提供線下名額,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

在心理輔導室,心理諮詢師梁思恩正與一名低年級學生玩卡牌遊戲。梁思恩告訴記者,這名孩子是在母親的帶領下,主動過來與我們交流的。孩子說這段時間宅在家裡特別無聊,剛才和我聊了會天,玩了遊戲,覺得心情好多了。

在梁思恩看來,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意識十分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識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問題出現苗頭的時候,孩子能主動意識到、家長能及時發現,這樣的心理輔導效果就會非常好,問題也會非常快地解決。為此,家長平時也要多觀察孩子的異常行為,比如一段時間裡孩子莫名其妙地唉聲嘆氣、抱怨、睡眠不穩,躲在家裡懶得出門等,尤其是當孩子遇到一些挫折時,更要及時予以幫助。

“在我們接到的這些諮詢問題中,看似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但背後都有家庭和父母的影子,為此,需要家長配合孩子成長做些調整和改變。孩子的成長有很多關鍵時期,早期去培養會事半功倍,比如自制力問題,小學階段如果很弱,到了青春期家長才重視想要去管理、掌控孩子,親子關係就會惡化。我們建議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自制力,教育書籍、網絡微課等都是很好的途徑。”梁思恩說。

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市共有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守護心田社會工作心理服務中心、市幼兒心理健康服務站3個諮詢點,共配備了65位具有專業資質的心理諮詢師,為有需求的青少年及家長提供心理幫扶與心理健康相關服務。其中,市幼兒心理健康服務站設在位於湖景國際小區的七田陽光幼兒心靈花園內。該服務站為幼兒和青少年(2至12週歲)提供心理幫扶與心理健康相關服務,主要通過遊戲、全腦課程等寓教於樂的形式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學習綜合能力,這也是台州市目前唯一個針對幼兒開展的公益心理諮詢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