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後再刷《甄嬛傳》:原來浣碧的悲劇,編劇早已設伏筆

谁也没有想到已经过去9年,却没有一部宫斗剧能超过《甄嬛传》,原著小说在郑晓龙的改编下,处处设伏笔,结构精巧。在剧中,浣碧(蓝盈莹饰演)虽是一个小配角,但她的人生轨迹透着浓浓的悲剧意味。

除却压抑的封建背景外,浣碧自身的性格才是她一生被误的原因。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一、自卑与不平


浣碧是甄嬛(孙俪饰演)的亲妹妹,却不是甄府的大小姐,私生女的身份让她自卑又不平。父亲不敢认,母亲死后也无法进入宗祠,她只能在甄家为奴为婢,即便甄嬛知道浣碧的身世,对她格外照料些,但在浣碧看来这是应该的,“是你们甄家欠我的”

后来她跟着甄嬛进了宫,她看到姐姐得宠赏赐不断,愈发心中不平,“明明都是甄家的女儿,为什么她可以做主子、被天子垂爱?”紧接着,一直被她瞧不起的安陵容也得了势,浣碧心中的妒火怒烧,一句“安小主现在不一样了”充满酸味。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她为何看不上安陵容,一则浣碧认为她的姿色连自己都不如,二是安陵容是小门小户出来的,没有权势背景。

皇帝夸她的眉眼像极了甄嬛,又说她着绿色衣裳好看。浣碧的不甘心在此时被激到顶点,她不想做一辈子的下人侍婢。她毫不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欲望,尔后,勾引皇上、做曹贵人的线人、帮华妃陷害甄嬛,浣碧被欲望吞噬,彻底失掉甄嬛对她的信任。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即便如愿嫁给了果郡王,浣碧的自卑心理还在作祟,“玉隐不像甄家女儿的名字”,新婚夜她看着婚服喃喃自语,“可惜不是嫡福晋,不然可以穿正红”,欲求不满,愤愤不平。

她自卑又自负,一方面苦于身份低下渴望出人头地,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默默无闻,浣碧心气高,不满足现状,希望能从果郡王身上得到更多,可她永远无法替代甄嬛。

自卑与不平伴随她一世,造就浣碧爱而不得的悲怆命运

二、擅长自我催眠


生在皇权的围城中,谁不是被迫选择爱人,被迫去爱皇上、去爱夫君。

像华妃年世兰(蒋欣饰演),她没有婚姻自由权,13岁便嫁入雍亲王府,她把帝王的怜爱当做真心,一心钻进自己编织的情爱美梦中,等这个爬满虱子的壳子暴露在阳光下时,华妃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同样,浣碧也是这样,果郡王几次帮助甄嬛,她却以为这个男人待自己不同,更认为果郡王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所以浣碧陷入了自我催眠中。在幻想中,她做了一个美梦,她用心编织了一个故事,一个她与果郡王真心相爱的故事,不论是7年的相处细节,还是果郡王藏起来的小像,浣碧都有说辞。

不知道这个梦她做过多少次,也许每次甄嬛与果郡王约会,她都把自己代入其中。浣碧骗过了皇上,也骗过了自己,以为这不是梦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因此,在大婚当晚,浣碧抚摸果郡王的脸庞,轻轻说道:“我知道你的心里有我,我也一样”。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可笑又可怕!自欺欺人从不愿意面对现实。面对果郡王时,甄嬛在她嘴中永远是一个自私自利、贪慕富贵的人。像果郡王生病,甄嬛派遣苏培盛带浣碧去照顾他,结果浣碧却说是自己恳求的。

果郡王要为甄嬛出兵赶往关外,浣碧一把抱住他,哭诉道:“长姐向来就是这个脾气,她在乎的只有自己,当初她得知你死去,没几天就转投皇上的怀抱”,她在用言语告诉果郡王,甄嬛不值得他去爱、去付出,自己才是果郡王应该倾心相待的对象。

奈何浣碧只欺骗了自己,旁人都看得明白,果郡王的心中根本没有她。譬如孟静娴多次怀疑“小像”不是浣碧。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一个装睡的人怎会叫的醒,浣碧的美梦像极了一场独角戏,她在果郡王面前扮贤良,在甄嬛跟前秀恩爱,“王爷待我极好”,“孟静娴不受宠”,沉溺在爱情幻梦中,不断地给自己催眠,“他的心里是有我的,如果没有长姐,我肯定是他心尖上的人”。

这种心理与皇后类似,她们都用谎言堆砌一座沙城,活在想象虚构中,活在假设的世界中,偶尔会被现实刺痛,她们逃回沙城以此躲避伤痛,殊不知,一座沙城,狂风一吹便可在顷刻间坍塌。

她们唯有葬身于此,可悲又可怜。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三、偏执的爱


情之一字,贯穿全剧,无论是皇上对纯元的执念,还是华妃的一句“皇上从前很喜欢我的”,《甄嬛传》就不止是宫斗戏那么简单了。

皇宫是冷酷的,但还是有真情存在的。

浣碧虽那样的自私冷漠,但她可以为果郡王付出所有,包括共赴黄泉。就像是飞蛾扑火,明知有丧命的危险,也要那一刻的光芒。最后几集,果郡王为保全甄嬛喝下毒酒,得知消息的浣碧心如死灰,在灵堂之上,她没有多少眼泪,可眼神是呆滞的,最终她撞柱而亡,去追随从未留恋自己的果郡王。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也许在她看来,这一次自己赢了,在黄泉路上,没有甄嬛,王爷便不会再负了自己。原来,这场美梦,浣碧一直未醒。

说她痴,倒不如说她太过偏执,偏执得让人心疼又叫人可叹。

一方面,浣碧用真心对待果郡王,用心服侍太妃,另一方面,她刻意模仿甄嬛,学她读书写字,爱得卑微。

当初果郡王的一句夸赞,竟让浣碧如此痴心,她满心满眼只有果郡王,找尽理由见他。可是对方并没有在意,你所谓的痴心,在他看来更像是痴心妄想。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果郡王这个角色总在有意无意间“撩妹”,叶澜依也是这样掉入了“泥潭”。

然而,浣碧偏执地以为自己走进了果郡王心里。于是,她暗中设计,仅借一张甄嬛的小像就促成自己的姻缘。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如果她及时放手,或许还能幸福安稳一世。嫁到王府后,浣碧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反而活成深闺怨妇,她又妒又恨甄嬛,她怨恨孟静娴比自己先有子,她讨厌有姿色的采频,后借故把她送到宫里,间接导致她惨死宫中。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浣碧的世界只剩下果郡王一人,其他人她都不屑一顾,她说:“长姐虽有恩于你,但你是我的夫君,我愿为你伤害任何人”,偏执到失去自我。

她不是反派,却又叫人又爱又恨,恨她双面三刀,恨她对甄嬛不够忠诚,恨她说话刻薄,同时怜她对爱情的过分执着,愿意为心爱的人付出生命。

也许浣碧改名成玉隐,恰恰说明了她的悲剧人生,浣去“碧”成“玉”,却被爱情“隐”没得一干二净。

甄家三姐妹,甄嬛活得通透,爱时倾心相付,知道被当做替身的真相后毅然出宫修行,不爱时她只想“应付”皇上;而甄玉娆跟她姐姐一样,不在乎做夫君名分上的妻子,只愿做心里的妻子,追求两情相悦。

9年后再刷《甄嬛传》:原来浣碧的悲剧,编剧早已设伏笔

浣碧则跟华妃、皇后一样,爱上不爱自己的人,以为可以感动对方,若是没有那么偏执,也许就不会那么痛苦,大好年华被误,唱着爱情的独角戏。

卓文君的《白头吟》有两句被不少恋人奉为经典,“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而这首诗的前两句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换句话来说,两意与无意没有区别,反正都是不爱,那么及时决绝是最好的方式,像《如懿传》中如懿则用“断发”休夫。

可惜浣碧的人生不能重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