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陳洪彬夫婦發展養殖走上致富路

“叽叽叽……叽叽叽……”4月9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联合乡蔡家坝村陈洪彬夫妇家中,随处可听到小鸡的叫声。妻子佘继菊正在把配好的鸡食慢慢地装运到鸡舍、喂鸡。

陈洪彬夫妇二人在2014年因车祸双双被截去下肢,2018年7月因残被评为建卡贫困户,2019年底脱贫。夫妇俩有3个孩子,二儿子今年15岁,从出生到现在不能讲话,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照顾。夫妇俩早年在新疆务工的收入全用来为二儿子治病,一家人省吃俭用,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2014年的车祸,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为艰难 。但陈洪彬夫妇并没有沮丧,反而更加努力。车祸后,他们选择了回家乡发展,他们曾尝试过种庄稼,但是因身体原因也不得不放弃。后来联合乡政府工作人员鼓励他们在家里发展养鸡的产业,并定期到家里看望他们,帮助他们重塑生活信心。

重庆彭水:陈洪彬夫妇发展养殖走上致富路

佘继菊养殖土鸡增了收。(摄影:任会)

2018年,夫妇俩凑齐了启动资金,购买了第一批鸡苗。养鸡的技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空白,于是他们积极向懂技术的人学习请教。为了让小鸡长得好,白天,他们忙着喂饲料、打疫苗、打扫鸡场;晚上,他们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研究养鸡技术。渐渐地,他们从养鸡的“门外汉”变成了当地的养鸡大户。

由于左腿高位截肢,佘继菊用义肢行走起来相对吃力。每天她都需要做很多事情,配好鸡食、装运到鸡舍、喂鸡,尽管艰难,佘继菊仍努力完成各个环节。

重庆彭水:陈洪彬夫妇发展养殖走上致富路

佘继菊在加工玉米粉。(摄影:杨春燕)

平时,陈洪彬把玉米等配料搬进家,在销售时节,又把鸡运出去。这些对于常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却很艰难。好在夫妻俩在平时的生活中互相鼓励,相互扶持,陈洪彬负责做一些需要体力稍微大点的工作,如搬运鸡食、鸡的销售,佘继菊则给鸡喂食、打扫鸡舍等。

“他们俩一直自力更生、身残志坚,养鸡场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规模。现在又新建了孵化室。家庭发生变故后,他们都积极乐观,不等不靠,努力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值得我们学习。”蔡家坝村综治专干沈普容说,陈宏彬夫妇俩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看着他们喂养的鸡从小鸡到出栏,大家也替他们感到高兴。

重庆彭水:陈洪彬夫妇发展养殖走上致富路

佘继菊在给鸡喂食。 (摄影:吴炳霖)

陈洪彬介绍说:“去年,存栏的1500只鸡长势良好,除去成本,有七八万元的利润。今年,又买进了2000只小鸡苗,我打算精心饲养,日后再扩大土鸡养殖规模,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面对困境,他们不向命运低头,他们不等不靠,虽然身有残疾,但凭着一家人的的努力,在不平坦的养殖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作者: 任会 吴炳霖)

(作者单位:彭水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