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堡:朝陽門向東,曾經的紡織城

北京有许多的地名是根据距离城门或者某一个重要地标的距离而命名的,比如五里店、六里桥、八里桥、八里庄、十里河等等。今天就聊聊一个在北京城东边,出朝阳门的一个地名,这里在建国初期是北京最著名的纺织城,那就是十里堡。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连它前面的东八里庄一起,都是因为与朝阳门的距离而命名。明清时代,这条路曾经是漕运的重要通道,来自南方的粮食、百货抵达通州后,经由陆路运抵朝阳门,所以我们今天看到朝阳门到东直门一带很多当年的仓储遗迹。到了雍正年间,为了改善运输环境,皇帝下令将本市土路的这条大道改外石路,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朝阳路的前身。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这条大路的完善,也带动了沿路的人气和经济,逐渐的形成了现在熟悉的大黄庄、八里庄等等,其中距离朝阳门十里地的村子就命名为十里堡。当然对于过去,出了城难免不成为坟地、农田和寺庙,我们登上公交车顺着朝阳路一直往东,听这些站名就可以窥见当年的情境:小庄、英家坟、慈云寺、二里沟等等。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时间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在北京城的四面八方开展。其中京东的十里堡、八里庄成为了新中国纺织业的起点。从1953年开始,一系列的纺织厂开始在十里堡落户开张:1954年京棉一厂率先投产、1955年位于八里庄的京棉二厂、1957年慈云寺的京棉三厂,后来诸如印染厂、石棉厂等一系列相关工厂也陆续建成。为了方便这些工厂的职工宿舍,就在路北盖了一溜儿的宿舍,并同时盖了学校、幼儿园、医院、理发室、商店。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不记得当年京棉二厂宿舍区中心位置的大礼堂,当年整个二厂小区居民楼的编号是根据礼堂安排。当然,曾经的大礼堂已经被两座塔楼而取代。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要说住在十里堡的老住户,最熟悉的公交车恐怕就是112路了。1960年这条从沙滩开往十里堡的公交车开通,当时叫做12路无轨电车。当年我姨夫是石棉厂的子弟,去找他玩,过了朝阳门,路过十里堡、八里庄、慈云寺总爱加上京棉一厂、二厂、三厂。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至今住在十里堡的人休息的时候总爱去一个地方,那就是红领巾公园。1958年的时候,当时的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利用八里庄北面老年间留下的几处窑坑建设了公园。修建期间,依照当年的习惯,附近小学的少先队员都会来此义务劳动,挖湖、植树、种花,后来为了纪念少先队员做出的贡献,因此被命名为红领巾公园。从公园开放到如今都是周边职工家属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说到小学,八里庄中心小学应该是十里堡、八里庄一带最具代表性的小学。这所国棉厂职工子弟学校,体育是他们的特长,尤其足球,北京国安队的“一哥”邵佳一就毕业于这所学校。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当然说起十里堡来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曾经倾倒工业废水的排放与生活垃圾的后河;1950年成立于此的鲁迅文学院老校区,莫言、毕淑敏、余华、严歌苓均毕业于此。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的纺织厂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从辉煌走向没落,当年眼馋的纺织厂倒闭的倒闭、搬迁的搬迁。1997年京棉一、二、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集团在原来京棉二厂所在地办公,而厂房设在顺义;1993年,原来的十里铺商店成为鑫帝大厦,也就是后来的云柏鞋业;1995年,八里庄合作社的旧址变为雪银大厦,也就是现在的远洋未来那个地方;1998年,当年的印染厂厂房变成了华堂商场。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如今的十里堡一带,当年破旧的宿舍楼大部分都已经被高楼大厦替代,京棉三厂原址上建起了“远洋天地”和“住邦2000”高档社区,京棉二厂原址则变身为“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当然,112路公交还在,十里堡的报站还在,只不过换成了语音报站。


十里堡:朝阳门向东,曾经的纺织城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