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祖先是車伕,因此趙人騎射之術一流嗎?

光輝十萬


大家好,我是喜歡先秦歷史的胖關,趙國的祖先確實是西周周天子的車伕,周天子封分有功之臣,將趙國分到了胡人的交界處。

趙國騎射技術的一流是由於趙武靈王在全國推行胡服騎射的改革,這與趙國祖先是車伕沒關係。

趙國內憂外患,趙武靈王保存實力向北方開拓根據地

趙國在戰國初期國家的綜合國力還很薄弱,趙武靈王時期,趙國也是四面強敵環伺,趙國西邊有商鞅變法初成的秦國,東邊有燕國和齊國,北邊有韓魏兩國,魏國憑藉魏武卒已經獨霸天下了,南邊有樓煩和胡林的遊牧民族,屢犯邊境,蠶食趙國的國土面積。

最為讓趙國頭疼的是還有中山國,直插趙國腹地,對趙國的南北方經濟和交通有著致命的隱患和打擊,趙國幾代國君試圖覆滅中山國,但由於燕齊兩國的干涉,最終無功而返。

當時東方五國都在把戰線和精力往中原主戰場轉移,在大搞特搞軍備競賽,戰爭處於膠著狀態,趙武靈王將注意力轉移到趙國的北方胡人身上,在後方拓展軍事實力,再圖中原。

由於胡人世代以水草為生、居無定所,擅長騎馬射箭,對趙國的侵犯讓百姓苦不堪言,由於騎兵的機動靈活、來無影去無蹤,在兩軍對戰中趙國屢敗下風,胡人完勝趙國。

胡服騎射大放異彩,滅中山驅胡人,趙國崛起

趙武靈王痛定思痛,決定仿效胡人全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士脫下長袍大褂換上短袖長褲,練習馬術和射箭,聘請俘虜來的胡人當教官,指導騎射,在國家的中央機關讓胡人任職,胡趙自古就有血緣關係,胡服騎射讓東方文化思想和外胡文化開始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經過胡服騎射的趙國,軍事實力飆升,趙國擁有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騎兵部隊,戰車作戰時代一去不返,兵貴神速,騎兵的突然襲擊為趙國贏得了籌碼。

趙武靈王第一個攻擊目標就是中山國,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兵士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中山國很快被趙國以“閃電戰”擊破,中山國滅亡,趙國收復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

趙武靈王將他的王位傳給小兒子,以太上皇自居,自己帶領大隊人馬奔赴胡人之地,打的胡人四散而逃,趙國北方大後方得以鞏固,北方領土也不斷向胡人腹地深入,至此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名聲大噪,趙國的霸主地位開始樹立起來。

胡服騎射的靈魂是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華文明生態圈的延伸

趙武靈王造就了胡服騎射,胡服騎射成就了趙國,趙武靈王的膽識和謀略確實過人,胡服騎射最核心的是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思想文化的交融,趙武靈王冒著被邊緣化和異類化,是第一個君主將中華文明圈向胡人拓展,胡服騎射不是簡單的騎馬射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封建舊的禮制的衝擊,思想大融合!


胖關vlog


趙人一流的騎射水平,得益於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而非趙國祖先是車伕。

趙國的祖先,在周穆王時有造父,他是穆王的御戎,就是主管為天子駕馭戰車的高級軍官。造父不僅善於駕馭六匹馬的馬車,而且還善於養馬和相馬。但是他的這些絕活,在後世子孫中逐漸丟失了。

造父在平定徐偃王叛亂中有功,穆王把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分給了他,從此子孫定居趙城,並以封邑為氏,稱趙氏。子孫傳了六代,大都給周王趕車,但養馬、相馬方面則默默無聞了。到了第七代裔孫叫趙叔帶。這時周幽王荒淫無道,趙叔帶就離開周王朝,來到了晉國,侍奉晉文侯姬仇,擔任小官職,從此完全脫離了養馬、相馬及駕馭專項技術工作。

而造父的堂叔伯兄弟叫秦非子,善於畜牧養馬,一直為周王在邊陲養馬,馬業繁盛,有此功勞,被周王封在秦地,讓他繼承贏氏祭祀,號秦贏,為附屬國,是秦國始祖。

說起趙、秦的共同先祖,也是很有名氣的,名叫大費,輔佐舜帝調馴鳥獸(豬、狗、牛、羊、馬、雞等),鳥獸多馴服,被稱為:柏翳(又叫伯益、柏益),帝舜賜姓嬴氏。其子孫繼承祖業,世代為帝王掌管畜牧業,被稱為:鳥俗氏。

到商湯時,大費裔孫有孟戲、中衍,神話傳說鳥身人言,也就是繼續掌管畜牧業。

到商紂王時,中衍裔孫叫蜚廉,輔佐商紂王,善於駕馭馬車和騎馬,行走如飛,故也稱為飛廉,後來還被封為風神。飛廉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惡來,被周武王伐紂時所殺,惡來的五世孫就是秦非子;二兒子叫季勝,季勝的重孫就是造父。

秦非子的後代都世代為周朝養馬,所以,秦國的畜牧養馬業非常發達。且地處甘肅和蒙古草原,馬匹優良,故秦國戰車和騎兵都很優越,戰力強勁於他國。

而趙國夾在秦、齊、燕、魏、韓及戎狄之間,經常受欺負,所以,趙武靈王發奮圖強,重新操起祖先舊業,大力發展畜牧養馬業,馴育優良戰馬,並大力發展騎兵部隊,演練騎射技術,終於使趙國軍事達到強盛,成為戰國時期繼魏國之後的第二位霸主。


南宮外史


題主這個問題實際上包含一個三段論推力

(1)祖先是車伕的,後人騎射之術就是一流(大前提)

(2)趙國祖先是車伕(小前提)

(3)所以趙人騎射之術一流(結論)

我們要說,這個三段論中,大前提是錯誤的。小前提和結論雖然正確,但邏輯本身不成立。

第一:大前提錯誤,祖先是車伕的,後人未必騎射之術一流。

這個錯誤很明顯。祖先是祖先,後人是後人,不肖子孫多了去了。趙國祖先當車伕,距離戰國時候的趙國有好幾百年,能不能保持本領根本說不準。

第二:小前提正確。趙國祖先確實是車伕。

戰國時期的趙國和秦國,其實擁有共同的祖先,就是五帝時代的伯益。伯益是大禹治水的助手,曾被大禹作為禪讓的對象,結果大禹的兒子夏啟武力奪權,自己當了國王,建立夏朝。

伯益善於馴服牛馬,他的後人似乎保持了馴獸傳統。後來伯益的後人在商湯滅夏桀時擔任商湯的車伕。建立商朝後,伯益的後人擔任商朝大臣。商朝末年,紂王派伯益的後人飛廉帶兵征服東夷,飛廉訓練了大象作戰。後來西周滅商,飛廉及其長子惡來為商朝殉難,飛廉的小兒子季勝投降了周朝。

惡來就是秦國的祖先,季勝就是趙國的祖先。

至於趙國祖先的車伕,最近的一支就是西周時候的造父,為周穆王趕車有功,受封在趙地。所以子孫後代以“趙”為氏;甚至秦國那一支也用了這位宗親的封號“趙”為氏。秦始皇不應該叫嬴政,應該叫趙政。

趙國祖先造父的趕車技術確實非常厲害,他駕馭周穆王的八駿,日行千里。說趙國祖先是車伕,完全正確。


第三:結論正確。趙國的騎射很厲害。

戰國時期,趙國的騎射水平確實一流,不但打敗了強大的中山國,也曾幾度讓秦國吃癟。

不過,這厲害的騎射,並不是來自於祖先造父的遺傳或者家學,而是來自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學習北方少數民族遊牧部落的衣服和本領,建立一支精銳的騎兵。在這之前,趙國和其他諸侯國一樣,是用兵車打仗,很笨重。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使得趙軍騎兵脫胎換骨,一度成為華夏各國的領頭羊,後來才被各國仿照。

因此,題主的結論說對了,但邏輯推論本身錯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