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戰爭時,虎門要塞為何如此不堪,只有小炮?

手機用戶64701354847


公元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英王查理一世和英國商人組織了六艘商船,遠洋大明做生意搞貿易,其中查理還拿出一萬英鎊入股,查理委任威德爾當船長,一個跟葡萄牙人在霍爾木茲海峽打過海戰的,有海戰經驗的船長。

那個年代的英國商船都是帶火炮的,都是有國家發的劫掠許可的,挑起戰事就名正言順的搶奪了。

那個年代明思宗崇禎皇帝為了自家的大明朝操碎了心,李自成、張獻忠讓他寢食難安,老家鳳陽的主墳都被掘墓了,國運衰落!

1637年6月27日六艘商船帶著幾萬金幣銀幣不遠萬里奔向大明,進貨來了,搞貿易做生意賺錢。先到澳門,葡萄牙人從中作梗交易不成,自己開道廣州到了虎門直接接觸明朝研究通商。

來來去去雙方沒有進展,英人船隊炮口密佈,是有武裝的,地方官員只能加緊防備,準備趕走這些不請自來的傢伙,用炮轟之。

威德爾看明朝趕他們走,心想漂洋過海來看你,你卻打我,我來賺錢的,不能做虧本買賣。於是就撤掉商旗,升起國旗,對明軍開戰了。

開打後看出差異了,明軍炮臺40架火炮炮聲轟鳴,英國商船毫髮無損,英船四艘來回穿梭應戰,30分鐘結束戰鬥,虎門炮臺被打成蜂窩。明軍撤守。

英國人到了炮臺算是看明白了,明軍用的是佛朗基小火炮,炮彈一磅小而無力,射程不夠只有捱打的份。

落後捱打啊!明軍配置都是佛朗基小火炮,便於機動但射程近,這種小火炮沒有英國商船火炮威力大。機動性跟船比,就是活靶子了。

後來又是打打談談,簽訂了協議,威德爾和商船是沒有吃虧,滿載而歸,明朝官員也算是趕走了敵人,奏表完勝!

1637年崇禎十年明英海戰,1644年崇禎十七年大明就國破山河在了。國力衰敗海防沒錢設置重炮,兵力不堪一擊,六艘商船擊破邊防炮臺,亡國之相啊!

1649年已經是清順治六年,英國王查理一世也作的被砍頭。


條頭津津有味


明朝閉門鎖國,不能自己生產威力大的火炮。


2165642881104中醫堂


明英戰爭,就像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一樣,不過是個小規模戰役。發生於17世紀中葉,是中國歷史上與英國的第一次交鋒,因世界格局變動,英國企圖藉助於長期壟斷對華貿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在遠東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葡萄牙商船屢次遭到荷蘭艦隊的劫掠,損失慘重,也想聯合英國人的力量以牽制荷蘭人。1636年威德爾上尉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與中國發生衝突,最終英方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航海先驅,他們壟斷了16世紀整個世紀中國和西歐的貿易。

緊接荷蘭其後的是英國,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年)一條英國商船也抵達了中國口岸。不過那條英國商船十分倒黴,被明朝官員勒索了不少錢,運回的貨物也不多。

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

攻上炮臺後,英軍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他們攜帶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作為購貨之用。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廣州當局的憤怒。

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衝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但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

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燬了三艘中國帆船,焚燬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

21日,又攻佔並炸燬虎門亞娘鞋炮臺,焚燬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中國打交道,便將船隊駛行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1]

戰後

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

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