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的你,在工作中遇到慢性子的同事會怎樣?

遠哥談生活


你好,阿挖覺得,如果你是急性子,遇到慢性子的同事,結果會怎樣主要取決於你的看法和處理方式。

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千差萬別。

急性子的人,一般做事情比較急躁,什麼都還沒有想好就先去做,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大大咧咧,莽莽撞撞的。

慢性子的人呢,做事情看起來就比較遲緩。一件事情,可能別人都已經去做了很久,自己還沒有開始做。

其實這樣的人,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比較常見。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我以前就是個急性子,我有個朋友是慢性子的,有事叫他出去,在某某地方等,每次都是我按時去了都在等他,然後呢,他做什麼事情都不慌不忙,慢條斯理的,我在一邊看著都急,然後忍不住就會發飆。

發飆的結果呢?就是人家覺得咱脾氣不好,那個憋屈呀!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委屈。

後來,我嘗試著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他,發現這人其實也有很多優點是我不具備的,比如說,耐心比較好,做事不著急,因為不著急,所以這個人呢也不常發脾氣,給人的印象就是脾氣好。

逐漸的,我開始從他身上學習,改掉了急性子的習慣,他也受到我的影響,做事慢慢不那麼拖拉。

所以說,很多事情都是遊刃有餘的,該急就急,該慢就慢。這應該就是急性子和慢性子之間,通過不一樣的互補,形成的一種相互激進吧!

所以阿挖覺得,你和慢性子的人作為同事,具體還要看你們的分工如何,工作中是否存在交集,是否需要合作共事。如果需要團隊協作的話,你可以先試著去了解對方的工作方式,同時跟對方分享你的看法。

一般來說,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行動力都比較強,對待工作任務反應迅速,對於一些突發情況也能及時處理和應對。相對而言,慢性子的人在執行速度上不如急性子。

當然,急性子有時候行動快過思考,有時未免會出現馬虎,在準確度和細緻度上反而不如慢性子。

所以,不能因為和自己的性格不同,就去埋怨對方,覺得自己的同事是“豬一樣的隊友”。其實有時候,正是因為性格的不同,才有互補的可能。

公司也是因為不同性格的人,做著不同的崗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各有所長,才能讓公司正常運轉。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公司往往是各種人才各種性格都會齊聚一堂,目的就是為了處理不同情況下的“行為互補”。

所以,在同事之間,無論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只要彼此志同道合,有類似的目標和追求,共同語言就會多。

你也不要總拿自己的個性說事兒。無論是和什麼樣性格的同事打交道,都應該以學習的心態去接觸他們,從中彌補自身的不足,這才是成長之道。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加油!


文案師考拉


一,如果我是他上級:先要弄清楚他是哪一種性質的慢,然後一對一解決。

1,態度不好。有能力做,但是不肯付出,思想出了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解決。

2,能力欠缺。想做,但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態度比較端正,教他技能,幫助他快速成長。

3,既沒態度也沒能力。不知道怎麼做,也不願意虛心學習,只有請示上級領導輔助解決。因為他主觀意思不想做事。

4,有態度也有能力。只是工作速度慢,慢慢培養,給時間他鍛鍊。

5,磨洋工。能力有,態度也好,就是做一下,玩一下。慢慢耗著。制定獎勵機制,有獎有罰。

二,如果我和他平級。

1,多做點,下次再有任務分到一起時,請求不在一起。吃虧只吃一兩次,要懂得維護自己的付出,這不是斤斤計較。

2,請示領導,分工再細點,各人完成各人任務,逼著一起努力,一起完成。

3,倆人協調好,用他的認真仔細完成質量,用己的速度完成產量,互相配合,分工協作。

三,我是他下級。

拿著預案去請示問題,高效完成任務,是我的職責,努力配合好領導的工作是我的義務。

四,同事之間配合很重要,只要不是有意為之,一般都還是可以接受,互相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包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驍詠


我本人也是急性子,所以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真的會抓狂,比如跟助理說,你下午把這個事情處理一下,結果下午一問,忘記了或者還沒處理好,我真的很想罵人,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很多,也許有這樣的原因:

首先是我自己開始運動了,學了瑜伽之後,自己感覺沒有以前那麼急躁了。

其次也有可能是自己成長了,對慢性子的慢做法,心態更加開放,不與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扯上關係,能夠客觀評價是不是屬於性格問題。

再次是我對於事情輕重緩急的掌握更加明確,這應該跟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提高有關,所以我會先區分優先級,再分派工作,對於非緊急事件的處理安排上,會更有包容度,這樣自己就沒那麼容易抓狂了。

還有心態變化,自己首先要共情,理解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學會理解別人對於工作熟悉度,經驗積累度和時間管理能力的不同所導致的差異,不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