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用農藥,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

常德農村老趙


危害特徵:

  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汁液,造成葉尖兩邊向內卷折,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慢慢全葉捲縮枯黃,嚴重時枯死。

  分櫱期: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長、根不發、無分櫱,甚至成團枯死。

  穗期:成、若蟲趨向穗苞,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揚花時,轉入穎殼內,為害子房,造成空癟粒。

  發生時期:

  稻薊馬在我國南方主要危害早稻、單季稻,連晚秧田,單季直播稻苗期。

  3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先在禾本科雜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後,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櫱期稻田為害、繁殖,至7月中旬後,氣溫升高,水稻圓杆拔節後,蟲口數量急劇下降,大都轉移到晚稻秧田為害,以後再轉移到禾本科雜草的心葉或葉鞘間生活,11月底成蟲進入越冬。成蟲性活潑,遷移擴散能力強,水稻出苗後就侵入秧田。天氣晴朗時,成蟲白天多棲息於心葉及卷葉內,早晨和傍晚常在葉面爬動。

  田間檢查方法:

  發現葉片出現白斑或者葉尖處枯黃時,將手掌浸溼,然後在上述症狀明顯的地方輕輕掃過,手掌上即可。

  農業綜合防治措施

  (1)消滅越冬蟲源 剷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蟲源基數。對已受害的田塊,增施一次速效肥康翠,恢復秧苗生長髮現有薊馬的成蟲或者若蟲。

  (2)抓好田間管理,如培育和移栽壯秧,少用嫩小秧;本田加強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促使稻苗早發快發,栽插後加強管理,促苗早發,適時曬田、擱田,提高植株耐蟲能力植株健壯。

  化學防治措施

  防治稻薊馬目前以噴施藥劑防治為主,應抓住兩個主要時期。

  一是秧苗四、五葉期用藥一次。

  二是本田稻苗返青期。這兩個時期應是保護的重點。

  同時要抓好晚稻秧田的防治,注意早稻分櫱初期和穗期的挑治。秧田和大田施藥後,都要保持水層。防治稻薊馬同時加噴葉面


三農業態


稻薊馬是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主要在水稻秧苗3葉期至分櫱期發生,由於稻薊馬很小,少量發生很難被發現,只有當水稻被嚴重危害而出現大量卷葉時才會被注意。因此,在水稻育秧過程中要注意多觀察,或提前用藥預防,而防治方法仍以用藥為主。

圖1:薊馬為害水稻

稻薊馬的危害症狀:以口器銼破水稻秧苗葉面,形成微細黃白色斑,葉尖兩邊向內卷折,逐漸使全葉捲縮發黃,分櫱初期受害嚴重會出現秧苗不長、根系生長受阻、分櫱少,甚至可導致秧苗成片枯死。

圖2:薊馬成蟲

稻薊馬發生規律:稻薊馬在氣溫20-25℃,相對溼度較大(陰雨天氣多),生長繁殖快,氣溫高於28℃對其生存不利。薊馬畏光,一般白天躲在縱卷的葉尖或葉心為害,早晚爬出來活動,大量出現卷葉發黃時,預兆3-4齡若蟲較多,成蟲將盛發;雌成蟲具有趨嫩綠秧苗產卵的習性。

圖3:薊馬若蟲

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用農藥,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防治稻薊馬除用藥外,並沒有很好的土方法,用藥以外可用殺蟲燈或黃(白)板誘集,稻薊馬的捕食天敵有田花蝽、微蛛類、稻紅瓢蟲、捕食蟎等,對稻薊馬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少量發生可以使用物理或生物防治,但若薊馬發生較為嚴重,應施用吡蟲啉、噻蟲嗪、高氯+噻蟲嗪等藥劑進行防治,宜在清晨和傍晚施藥,防治後要補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櫱恢復生長。

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你好

薊馬有很多種,蔬菜類上為害居多,水稻秧苗上的應該是南方稻區發生的稻薊馬。

水稻上的稻薊馬寄主有稻、麥、遊草、稗、看麥娘等,稻薊馬成蟲、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花期為害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重點來了:根據薊馬趨藍光的特性,可以在秧苗床上插上藍色粘蟲板,高度以秧苗一起為好。可以解決不打藥還要治蟲的要求。效果雖然達不到使用化學藥劑的防治效果,但也可以多插幾塊板子並經常更換,效果也很不錯。害蟲較多時,可用幾塊誘蟲板,串連在一起,一手提誘蟲板一手用小木棒振動秧苗,一邊振動,一邊走,這樣誘蟲板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會被無數的害蟲沾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