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種質量與壯苗有什麼關係?怎樣提高播種質量?

婦產科陳開華大夫


玉米播種質量與壯苗有什麼關係?怎樣提高播種質量?

玉米播種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玉米苗期生長,而且還關係到後期產量的高低,在種植玉米上必須把玉米播種質量作為增產的重要環節來抓好。

玉米播種質量除與整地質量、施肥、種子品質等有關外,還必須掌握好三個技術環節,就是播種量、播種和蓋種深度和勻度。播種量要根據種子大小、種植密度、播種方式等因素來確定。

播種過深,幼苗出土時要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和能量,造成幼苗生長瘦弱,甚至盤芽悶死。播種過淺表土水分容易散發,發芽時水分不足,容易引起炕芽造成缺苗。生產上玉米播種深度以5—7釐米為宜。粘土、溼土和地勢低窪的土地可以淺播。砂土、乾土、鬆土及地勢較高的土地宜深播。小粒種、雜交種,春季雨水多的地方宜淺播。大粒種、地方品種、春季雨水少的地方要深播。播種要掌握落籽要均勻、分散,深淺一致,以利出苗整齊,分佈均勻,有效利用溫度、光照、水分、養分等條件。

春季乾旱嚴重的地方可以採用深溝或者深窩淺播的方法,將種子深播在播種溝或者窩底的溼潤土壤中,再淺蓋細泥土,這樣有利於種子小時水分出苗,也可以採用糞水衝窩下種,用溼糞、溼土蓋種。或者採用溼籽、溼糞、溼土三溼播種的方法。


老周說三農


玉米的播種質量是培育壯苗的關健,而玉米壯苗又是實現玉米高產的基礎(一棵壯苗一斤糧)。有的地方玉米播種後,長出的苗弱而不壯,主要的原因就是播種質量差,如品種質量及種子活力、播種時間(溫度)及密度、覆土深淺及耕地翻曬和底肥的施用等。那麼,為了達到玉米的壯苗(葉片寬大,根多根深,莖基扁粗,生長敦實,苗色濃綠),我們要怎樣才能提高播種質量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選擇適合本地的三抗品種

選擇適合本地區氣候條件的,耐密植、熟期適宜、穩產高效和具有三抗(抗病、抗旱、抗倒伏)等優良性狀的品種。如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宇玉30、濟玉901、華良78、華盛801、魯單9088等。種植密度掌握在4500株左右。

二、處理種子,提高發芽率

1、精選(去除小粒、癟軟和病蟲種)玉米種子後,鋪在涼蓆或布條上,選擇晴天曬種2-3天,它可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細菌,增加種子的活力,提高發芽率。

2、選用新高脂膜500倍液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三、適時播種或搶茬直播

1、春季當10cm深的土壤中溫度恆定在10度以上時可以播種。播種時間不可過早,過早不但產量偏低,而且病蟲害發生相對嚴重。大多春玉米地區在4月下旬播種比較適宜。播種後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發、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其出苗率。

2、夏玉米主要分佈於黃淮海平原、魯中南丘陵、山東半島及山西南部和陝西中部,多與冬小麥等越冬作物輪作。適宜播期為6月上中旬,小麥收穫後根據條件儘快播種玉米。小麥收穫時採用帶秸稈切碎和拋撒功能的聯合收割機,收穫同時秸稈切碎還田,小麥秸稈還田後,立即播種玉米,實現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機械精播化肥深施“一條龍”作業,有條件的可採用破茬深松免耕播種機。

四、土地深耕翻曬底肥施足

1、玉米根系發達,80%根系分佈在地表以下35釐米左右的土層,而目前多數機耕深度只有20釐米左右,因此要增加耕作深度,並在播種前要翻曬3-5天,為根系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

2、結合深耕翻曬的時候,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左右,過磷酸鈣50公斤,有利於改善土壤質地,降低病蟲害的發生,也能提高肥料利用的效率。

3、春玉米產量比夏玉米高,肥料需求量也較大,夏玉米的磷低於春玉米,而鉀則高於春玉米。春玉米如果想在機械化施肥條件下進行一次性施肥,要選用高氮型複合肥並適當增加施肥量,如每畝50公斤左右,而且其中氮肥最好具有緩釋性;而夏玉米因搶時播種,難以深耕施基肥,如果因搶播來不及施肥,應將氮磷鉀肥結合定苗,可在4-5葉期施入。

五、控制播種深度及密度

1、播種深度要掌握在5釐米左右。深播覆土厚的種子出苗慢,淺播覆土薄的出苗快,但播種淺的種子易被雨水沖刷和太陽直曬難以發芽,也影響出苗率。土壤質地粘重,墒情好的可適當淺些,土壤質地疏鬆,易於乾燥的砂壤土地,可適當深些。如果土壤板結要及時破除,可以在未出苗前用鎮壓器鎮壓,鎮壓強度根據發芽程度確定。

2、可以採用玉米精播機械免耕貼茬精量播種,行距60釐米,但要注意防止漏播、重播或鎮壓輪打滑。播種密度以每畝播種5000粒左右為宜。

玉米播種質量的提高,還要保證播種後2-3天內澆上水,防止因澆水過晚出現芽乾死苗的現象。在春季乾旱嚴重的地方,可以採用糞水衝窩下種,用溼糞、溼土蓋種,這樣更容易早出苗出壯苗。你覺得對嗎?點擊關注幸福年年!





鄉村似歌


“春爭日,夏爭時”,做到搶時早播是播種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麥收穫後,要及時搶播搶種玉米,力爭做到“當天收麥當天播”、“上午收麥下午播”,力爭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種。

針對今年的夏玉米種植生產,各省市縣紛紛發佈夏玉米播種栽培技術,筆者翻閱總結了一下幾個重點,供廣大種植戶朋友參考。

1、種子準備

對包衣種子,在播種前晾曬2-3天,以提高種子活力,保證種子發芽率,並分為大、小兩級待播。對未包衣的種子,除保證上述措施外,還要除去黴、爛、病、蟲粒和雜質,選用飽滿、光亮、均勻一致的種粒,用玉米專用拌種劑或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0.4%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玉米播種前用艾科頓10毫升(或酷拉斯10毫升)+福戈4克,對水15-20毫升拌種1.5-2公斤,晾乾後播種可防粗縮病。

粗縮病俗稱“萬年青”,是玉米常發的一種病害,發病後植株矮化,葉色濃綠,節間縮短,基本上不能抽穗,發病率幾乎等於損失率,危害相當嚴重。玉米粗縮病由灰飛蝨傳播的病毒引起,當玉米出苗後,小麥田和雜草上的灰飛蝨即帶毒遷飛到玉米上取食傳毒,引起玉米發病。

其主要防治措施:一是適期播種,春玉米適當提前,夏玉米推遲到麥收後(6月15日),以錯開灰飛蝨遷飛傳毒期;

二是用酷拉斯或艾科頓拌種,其含有的殺蟲劑成份——噻蟲嗪可保護玉米苗期少受灰飛蝨、蚜蟲和薊馬的為害,減輕粗縮病的發生。噻蟲嗪顯著的壯苗效果還可以促進玉米苗期的快速健壯生長,以彌補夏玉米因晚播造成的產量下降的不足。同時,酷拉斯和艾科頓含有的殺菌劑成份可以保護玉米免受或少受多種病菌的侵染,大幅度降低春玉米低溫焚種和夏玉米苗枯等病害的發生,確保一播全苗。

2、播種方式

硬茬直播,可用等行距60釐米或寬窄行40+80釐米,播種深度3-5釐米,播量為4500粒/畝。

採用玉米精播機械免耕貼茬精量播種,行距60釐米,播深3-5釐米。做到播深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鎮壓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鎮壓輪打滑。播種密度比預定收穫密度應增加10%左右。耐密型玉米一般大田每畝播種5000粒左右,示範田每畝5500粒左右,攻關田每畝播種5800-6000粒。大穗型品種一般大田每畝播種4600粒左右,高產田5300粒左右。6

3、推廣簡化栽培技術

大力推廣機械化精量播種,並配合施用玉米專用緩釋肥為核心的節本增效簡化栽培技術。

簡化栽培技術做到播種、施肥一次作業完成,既減少種子用量,又免去後期間苗、定苗、追肥等田間作業。

採用簡化栽培技術,一是要選用發芽勢高、整齊度好、活力強的種子,以保證田間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二是選用玉米專用緩釋肥,採用施肥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與施肥同時進行;三是保證澆好出苗、大喇叭口期、吐絲期關鍵三水。

採用種肥同播時,種肥間隔7-10公分,可在播種時每畝施30-40公斤緩控釋複合肥。不具備條件時,可在播種後離播種行10cm開溝,畝施緩控釋複合肥30公斤。

種肥異位同播技術

1.種肥異位同播技術。種肥異位同播分為兩大類,一是將玉米苗肥提前至玉米播種期與種子同播,喇叭口期追施氮肥;二是將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的肥料與種子一起一次性完成播與施。播種施肥時應注意,施肥位置應與種子位有6-7cm的橫向間距、3-5cm的縱向間距,肥料鏟與種子鏟左右間距6-10cm為宜,防止肥料燒苗;應儘量加大施肥深度,一般8-20cm。選用或自行配製與施肥配方一致或相近的複合肥料,自行配製的肥料不含易燻傷種子和幼苗的肥料品種,如碳酸氫銨等。受田塊平整度、秸稈還田量、機手水平等因素影響,株間距差較大,缺苗斷壟時有發生,理論株距難以保證夏玉米種植密度。種肥同播時,在行距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適當縮小株距,保證群體。

2.緩釋肥料種肥異位同播技術。採用緩釋肥料種肥異位同播技術,實現一次性、輕簡化施肥。氮緩釋養分經比例應根據土壤質量狀況,一般壤質土壤氮肥緩釋養分佔總氮素養分的30%-40%,沙質土壤氮肥緩釋養分佔總氮素養分的40%-50%;二是選擇已在農業部門登記的緩釋肥料。

4、合理密植

常規玉米田種植緊湊型籽粒玉米,萬盛69留苗密度一般可控制在4200-4500株/畝,生產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可採用適宜密度的上限,生產條件較差的地方可採用適宜密度的下限,以保證每株玉米在生長期間都能得到足夠的水肥供應。

一般大田可採用60釐米等行距種植,高產田也可採用80釐米、40釐米“寬窄行”方式種植。

5、早澆矇頭水

有灌溉條件的要在播種後及時澆水,踏實土壤,防止晾種,使出苗“早、齊、勻”。同時根據天氣、墒情,及時澆好拔節水,最終實現苗壯之目的。

6、及時補苗、間苗、定苗

出苗後如有缺苗現象應及時補苗,可採用帶土移栽或催芽補種,間苗在3-4葉期進行,定苗在5-6葉展開時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留下健壯植株,若有缺株,兩側可留雙苗,保證苗全、苗勻。

一般留苗原則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緊湊型品種畝留株4000-4500;半緊湊型品種畝留株3500-4000株。

7、早化學除草

於玉米3-4葉期用4%乙煙嘧磺隆每畝75-100毫升噴霧或玉米3-8葉期每畝用30%煙硝莠去津150-180毫升噴霧等葉面除草,做到不漏噴、不重噴。玉米6葉後可用20%百草枯125毫升/畝定向噴霧。

8、澆好關鍵水

玉米各生育階段對水分需求不同,結合生育時期氣候條件,適時適量灌好出苗水、拔節水、孕穗水、灌漿水4次關鍵水,使土壤水分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90%,不宜大水漫灌。

在大喇叭口期和吐絲期等需水關鍵期,如果土壤墒情不足時,要保證及時灌溉。如遇暴雨積水,要及時排澇。

防止旱澇造成減產

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的需水臨界期,對水分尤其敏感,如遇旱應及時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發育不同步。

土壤水分過多也會造成發育受阻,空稈率增加和倒伏,如遇強降雨應及時排水。高產攻關田可採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進氣生根發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9、科學施肥

常規玉米田,種肥按照畝用4-6公斤純氮、3-5公斤氧化鉀、1-3公斤五氧化二磷、硫酸鋅1公斤施用。種肥同播時,注意肥料與種子分開,以防燒苗。大喇叭口期結合灌溉或降水每畝可追施7-10公斤純氮。

通體較輕的耕地,宜於苗期、喇叭口期分次施肥,追肥宜採用機械深施或開溝條施覆土,不可地表撒施;質地粘重的,可於苗期一次性機械深施。

潮土土體構型差異較大,可根據1米土體內質地構型,確定合理的肥料運籌與適宜的施肥方式。其中,1米土體內質地構型下部粘性較重的中產田塊,可採用一次性施肥技術,氮肥用量可在原分次施肥的基礎上,增加5%-10%。

玉米是需肥量大的作物,既要施足底肥,又要施好苗肥、穗肥和粒肥,做到合理、科學施肥,做到氮、磷、鉀等平衡施肥。合理確定施肥種類與數量,在前茬冬小麥施足有機肥(2500公斤/畝以上)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為主。根據產量指標和地力基礎確定施肥量,按每生產100公斤籽粒施用N 2.5-3公斤、P2O51.5公斤,K2O3公斤計算需肥量。畝產600公斤左右的高產田,每畝需施純氮15-18公斤,摺合尿素31-37.5公斤,P2O5需9公斤,摺合標準過磷酸鈣56.3公斤;K2O需18公斤,摺合硫酸鉀36公斤。針對當前玉米施肥現狀,要特別注意增施磷、鉀肥和微肥,缺鋅地塊每畝增施硫酸鋅1-2公斤。

在肥料運籌上,有機肥、磷肥、鉀肥、微肥在玉米拔節前用完(可作為基肥、種肥、苗肥施用,儘量早施);氮肥分期施用,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氮肥採用機械深施具有減少揮發損失、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減少環境汙染等優勢,長期以來在玉米生產中由於操作難度大而難以推廣。藉助小型機械進行氮肥深施具有操作簡便、快速、實用、高效等優勢,能較顯著地提高氮肥利用率。

苗肥。在玉米拔節前將氮肥總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側開溝深施,距苗15-20釐米,深施15釐米左右,以促根壯苗。

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葉展開)追施總氮量的40%-50%,以促穗大粒多。

花粒肥。在籽粒灌漿期追施總氮量的15%-20%,以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增粒重。

化控促壯防倒伏

高肥水、密度較大、生長過旺、降水較多、倒伏風險較大的地塊,尤其是高產攻關地塊在玉米7-11片葉片展開期噴施化控劑預防倒伏,可以適度控制植株高度,促進莖稈粗壯和葉片光合能力,增強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有利於改善群體結構。

使用化控劑要注意合理濃度配比,防止因用量過大造成植株過矮,無法制造充足的光合產物,影響產量。密度合理、生長正常的田塊和低肥力的中低產田、缺苗補種地塊不宜化控。

10、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一般採用苗後除草方式來防除玉米田間雜草,要科學選用除草劑劑型、濃度、使用時間和方法,避免發生除草劑藥害。

玉米苗期要注意二點委夜蛾、薊馬等蟲害的防治。麥田套種以及早播夏玉米要注意防治粗縮病的發生。穗期要注意玉米螟、棉鈴蟲、二代粘蟲等蟲害以及褐斑病、小斑病、鏽病等病害的防治;花粒期要重點防治蚜蟲以及青枯病、穗腐病、粒腐病等病害。

大力推廣“一防雙減”。穗期容易發生大小斑病、鏽病、紋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蟲、蚜蟲等蟲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噴施殺蟲、殺菌復配或混合藥劑,可防治中後期多種病蟲害,減少後期穗蟲基數,減輕病害流行程度,保護植株正常生長,提高葉片的光合效能,實現玉米增產增效。有條件的地區,可選擇生物防治穗期害蟲。

在7月至8月中旬,玉米螟第二代和第三代成蟲盛發期,釋放赤眼蜂,分兩次釋放,每次0.7萬頭/畝,間隔5天釋放第2次。

11、合理適期收穫

根據玉米後期成熟情況以及下茬小麥播種時間需求,合理確定玉米適宜收穫時間。乳線越靠近籽粒基部,收穫時千粒重越高,籽粒乳線消失收穫最佳。收穫時間一般掌握在10月初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