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穀雨難得雨,是什麼意思?

劉雙看三農


農村諺語:“穀雨難得雨”,從字面上來說,到了穀雨的季節,正是莊稼需要雨水的時候,但老天很少下雨。



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是穀雨,馬上就要迎來炎熱的夏天,這個期間,就沒有多少冷空氣,基本很少下雨,溫度比清明節的時候要高得多,土壤裡沒有墒,影響地裡的作物生長。到了穀雨的季節,正是中原地區小麥抽穗拔節的時候,需要足夠的水分才能促進產量。而在東北地區,正是播種的時間,而穀雨的時候,又沒有多少雨下,可以說穀雨期間的春雨貴如油。



穀雨季節的雨水量減少,這也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了,影響了正常的氣候。地裡的作物需要水分,農民只能抽地下水來灌溉,但地下的水位越來越低,看來,只能靠老天下雨。農民靠天吃飯,如果老天不下雨,收成就不好,農民的收入也會降低。為了解決農業發展的問題,只能建設水利設施,解決農民的灌溉問題,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



總之,穀雨難得雨是人們根據氣候條件總結出來的諺語,種地的農民就希望風調雨順,才能提高收入。


農事隨談


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雨

”穀雨難得雨”,意思是說,在穀雨時節,天有時是很難下雨的。我們常說“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雨”。因為清明時節容易下雨,而到了穀雨時卻難得下雨。

穀雨,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這個時候降水增多。田野里正是秧苗初插、農作物出土,最需要雨水滋潤的時候。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如果這時老天下雨,對農作物的生長大有幫助,反之,土地乾涸,農作物生長就要受影響。

正是穀雨節氣一般都是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溼度加大,所以穀雨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這個時候需要大量的雨水來灌溉,因此,降水的多少在以前很大程度口決定了秋後的收成。所以,人們期盼在穀雨時節多下雨,“雨生百穀”,才能獲得農業的豐收。

當然,穀雨只是個節氣,並不是說在這一天一定會下雨的,古代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就是“清明難得晴,穀雨難得雨”。說的是清明很難有晴天,而穀雨又得不到雨。這些俗語都體現了古代是靠天吃飯的,所以人們希望穀雨這一天可以多下雨,就能獲得好的收成,就能吃飽飯。

這個俗話主要指的是我國北方地區,由於我國面積廣大,穀雨時節全國各地降水是不一樣的。南方地區雨水會較多,而在北方的地區,春雨下的少。而在穀雨的季節北方几乎是不下雨的。所以這句“穀雨難得雨”應該是北方人民根據多年的觀察才總結出的一句諺語,真實反映了當地天氣對農作物的影響。

穀雨的到來,意味著春天的結束、夏季就要開始了。“穀雨前後,種瓜種豆”。穀雨過後,一般天氣就會暖和了,也正是農忙的時候。雖然穀雨節氣就意味著要降雨,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年的穀雨節氣都有雨。這就是為什麼農民都盼望著穀雨下雨的主要原因。


D東哥


今天是2020年的4月17日,明天之後的4月19日22時45分,北斗七星的斗柄將指向辰位,太陽的黃經同時也會達到30°,從那時開始,一年一度的二十四節氣就會進入“穀雨”節氣。時至穀雨,農村常有“穀雨難得雨”的說法。那麼,“穀雨難得雨”到底是什麼意思,農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所謂“穀雨難得雨”,直白的理解就是說,在穀雨節氣裡,降雨也是難得的。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應該是春雨綿綿,降水增多,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的節氣。之所以會流傳“穀雨難得雨”的說法,是和穀雨節氣的氣候和物候特點有密切關係的。

從物候學上來說,穀雨也被分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意思就是說,穀雨之後,國內各地的降雨量都會開始增多,坑塘和溝渠裡的浮萍又要開始生長了。喜歡唱歌鳴叫的布穀鳥由南向北陸續出現,告訴“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田間長勢漸旺的桑樹上,也能見到戴勝鳥的身影。時至穀雨,春到暮春。果園裡的杏花和桃花已經開過,柳絮和楊絮隨風飛落。雨生百穀,穀雨正是春季播種插秧最好的時節。

從氣象學上說,穀雨之後,國內華南大部地區的常年降雨為30——50毫米,相對充沛,正適合稻穀和玉米的生長,但華南個別旱區穀雨之後降水依然偏少。西北高原山地,也正是一年當中的旱季,需要灌溉。華北等地雖然降雨天數增多,有時候卻並不能形成有效降雨,降雨量與需求量不成正比。隨著氣溫的升高,土壤水分蒸發加快,雨量小同樣不能離開澆水。所有這些,才是農民常常感嘆“穀雨難得雨”的真實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