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因胃腸道症狀引起的誤診!

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五花八门,其中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典型表现的胃肠道症状不在少数,有些医生一看“痛拉吐”这些主诉,就急于下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但是单纯的“急性胃肠炎”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表象,如果不仔细鉴别和检查,误诊的可能性会高到让你怀疑人生。近期我查阅了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胃肠炎误诊的文章,再结合近期亲身经历的教训,在此和大家分享。

万方数据库中的一个病例:

女,48岁,以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2天就诊。发病前有进食油腻、烧烤史。来诊前在社区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静脉输液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钠等治疗。症状无好转,因加重,同时伴有胸闷、烦躁而来诊,急诊科直接以急性胃肠炎收入消化内科。入院查体:T37℃,BP130/75mmHg,双肺呼吸音清,HR76次/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浊音界存在。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9.2×10^9/L。生化检查:肌酸激酶4238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90U/L。心电图:窦性心率,ST段无特异性改变。按急性胃肠炎对症治疗,6h后患者胸闷症状加重,憋闷烦躁不安。急查肌钙蛋白为1.72 ng/L,经心内科专家会诊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转入CCU监护治疗,给予吸氧、镇静、扩张血管等治疗,症状明显减轻。

警惕那些因胃肠道症状引起的误诊!

图片来自万方数据

误诊剖析:

(1)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家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疼痛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而有部分患者呈无痛性或不典型部位的疼痛(如手臂疼痛、肩膀痛、牙痛等,我同事接诊过因肩膀痛而诊断心梗的),案例中的患者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肌病变刺激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案例中该患者有恶心、呕吐,考虑与此相关。一看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加之有不洁饮食史,就断定为急性胃肠炎,是典型的先入为主。

(2)心电图检查提示正常,就急于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但这致命性地忽略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正常,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误诊,从而延误了治疗。

(4)患者在外院时已有上腹部疼痛、胸闷症状,到达急诊后医生应首先急查心肌酶、心肌标志物、心电图等排除心肌梗死,如有问题直接送心内科治疗,而不是顺着社区医院挖下的坑直接收入消化科住院。

以下一则病例是我前段时间接诊的,可谓是惊心动魄。

患者男,60余岁,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前部烧心灼热感(呈条状自上而下分布),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于当地诊所输液无效,来我院寻求胃镜、CT等检查,根据这么多的典型症状,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诊断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其实也有那么一瞬间,我有想到我会不会跟师姐一样倒霉,接诊一个肩膀痛的病人最终是心肌梗死…不过最终侥幸心理战胜了理性思维,加之等候的病人催促,就没再往下想太多。因为当日已是下午,无法行胃镜检查,家属强烈要求先行CT检查,我一番解释,告知他们明日做胃镜前必须要做心电图,于是我建议先做心电图、后做CT。

五分钟后接到了心电图室的危急值电话报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忙里忙外,临时处理和做好监护,后送往胸痛中心进一步救治,终于松了一口气,突感后背发凉。不敢想象,如果没做心电图,直接去CT室那边排队几个钟等候,最终情形会怎样。w


警惕那些因胃肠道症状引起的误诊!

图片来自我的医案

不过,不管你再如何谨慎,在临床上总能遇到一些非常顽固的患者,自以为是,缺乏信任,不听从医生建议,甚至闹出不少医患矛盾的,其实挺可悲的。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伤医杀医事件,从国家卫生和教育部门层面来说,也是有很大责任的——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科普严重不足!作为医者,我们要做的第一就是耐心去解释病情,努力去说服患者接受;第二:保留证据,保护自己,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医院不是没有;第三:听天由命、自求多福!有些患者就算你说破嘴也不会接受你的建议的,最后中不中招就看你运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