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懂別人得先懂自己,一起來看《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三的时候特别喜欢大众称为"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尤喜欢听"蕊希"电台。可能是因为那段时期心理压力比较大,所以需要外界的力量来激励一下自己。高三结束后,没有那段日子的紧迫感,不怎么需要"心灵鸡汤"来缓解压力了;也可能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觉得这类文章是"毒鸡汤",就有点排斥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我偶然看到有人推荐心理书的入门书籍,称张德芬系列的作品可以看一看。我就好奇地翻阅电子版书,看到前面几页心里想:又是鸡汤类的文章!本想就此舍弃,可读下去越发感兴趣。因为这本书和我曾经看过的心理类书籍不同,它的构思很巧妙。作者利用老人循循善诱地教导和若菱一次又一次的幡然醒悟,将心理学知识巧妙的穿插其中。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浅谈一下书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几点,并从这几点出发谈谈如何读懂自己?


01 问问自己"我是谁?"

书共有三十六篇章,老人和若菱初遇时,老人问若菱:"我是谁?"刚看到这时,其实我有点懵,心里默问自己:我是谁?

老人用月亮巧做比喻,引出其实每个人并不是很懂自己,因为我们的想法大都会受外力驱使,我应该就是我自己。之后用一段段小故事解释如何做好自己?作者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在作者看来快乐和喜悦是不同的,快乐是由外而内的,喜悦才是由内而外的。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可现在一想的确如此,快乐大多是外界因素影响我们的,而喜悦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这两种感觉带来的心灵震撼是大有不同的。


02 "定静"去做一件事

"定静"真心去做一件事时,你会沉浸于当下的感觉……

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我曾经真切地体验过"定静"。有一次我突发奇想一个人去游玩,骑了四五十分钟的单车到达景点。一个人走在小路上,置身于景点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我可以静下心来听水声、鸟声、风声,静静地和大自然对话……还有幸遇见了一对老夫妇,他们头鬓斑白,却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相机,驻足观看风光,你拍风景我拍你。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为此我还写了一段话:

『你我已然鬓染白霜 却依旧鹤发童颜』

曾惊羡于少年时 你浓我浓的爱情

来轰轰烈烈一场 无愧于青春一景

这暖暖的小美好 是否你也曾憧憬

如今只羡年老时 你言我语的默契

平平淡淡一辈子 长长久久过一生

现实中的偶像剧 正如他们俩一样

爷爷奶奶去旅游 你看风景我看你

你拍风景我拍你 你们已然鬓如霜

却依旧鹤发童颜 『美好莫过于此』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种感受与和他人游玩时的快乐是不一样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真正的喜悦!

从我一个人出去游玩,我发现"定静"可以使我们与世隔绝,沉静于自我的世界中,自得其乐。而且在这当中,我们会享受一个人,反省自我,思考自己的未来。


03 真心想要一样东西,全宇宙都会来帮助你

书中老人说:"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什么是真心想要?我总结了下老人的话,在老人看来真心想要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 思想层面想要,想起这个东西会达到忘我的境界
  2. 无时无刻不想到自己得到这个东西后的感受
  3. 在脑海中浮现这个东西的画面、场景甚至是细节
  4. 最最重要的是想要的东西愈真实、清楚,愈好
  5. 言行必须一致,不能想一套做一套

看到老人提及的几点,我反问自己我想要的真的达到了"真心想要"吗?

我发现几乎很少的东西是达到了真心想要的标准,因而我总会半途而废,却还会嚷嚷着世道的不公。可是要想心想事成,就必须真心想要,我并没有真正做到!


04 人生模式=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老人用一幅图描绘人生,用马做比喻告诉我们:这匹马就是我们的表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马车夫收紧了左边缰绳的缘故。

我们的人生模式其实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但是老人又加了一句:"你看清楚啰,是乘号不是加号,所以变数很多,特别复杂!"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以故事的形式,在文中还描述了一些观点看法,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前些日子热播的一部剧,引发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论,书中也有所提及。中国式教育总是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家长们用自己的虚荣心来捆绑孩子,约束孩子。"洞穴理论"人们总固守自封,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殊不知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光亮。"臣服的体验"当我们真心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后,可能就会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拨云见日的感觉。

想要懂别人得先懂自己,一起来看《遇见未知的自己》

再回想我一开始说我排斥"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没有用心领悟它们的深处含义,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我选择的书籍不对,听信了别人贯称之为"毒鸡汤"的言语。

如果有和我一样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人,或者说有些"茫"的人,我挺推荐看这本书的,每一个篇章都会有引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挖。

(注: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