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感覺農村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今年受疫情影響大米會不會漲價?

茗茶LG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糧食是否會漲價的問題,其實現在從世界層面來說基本已經是成了定局。玉米,大豆,大米等主要糧食作物都呈現一定的上漲趨勢。受疫情影響和蝗災影響,多個國家限制和禁止出口糧食。但是就國內而言,糧食大漲的可能性應該是沒有的。糧食價格穩定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大局,抓穩定是我國的最基本的政治任務,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今年從農業農村部一直到各級農業主管部門都大力抓糧食生產。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雙擊稻的生長被提到了歷史的高度。因此可以基本判斷國內糧食會有小幅度的上漲,但是大規模的漲價是不會發生的。


村中來農產品


題主說的大米會不會漲價?給出了兩個原因:一是感覺農村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了,二是受疫情影響。這種依據是不靠譜的,我的認為是:疫情對水稻種植影響不大,農村種水稻的面積減少不多,水稻畝產量會隨著科技進步而相應提高了。

大米價格不會漲價,4月份暫時還出現降價現象。

大米是水稻加工出來的糧食,只要國內水稻產量足,大米就不會明顯漲價,我們國家大米並不主要依賴於國外進口,進口大米是為了彌補市場對大米品種多樣化的需求,至於城鄉居民感覺大米漲價的因素,可能會有如下原因:一是確實要比往年或者前幾個月購買大米的零售價稍微高了點;二是所購買的是品質稍微好點的大米。

據資料顯示,4月17日國家投放了37萬噸早秈稻,粳稻2020年第一次拍賣,投放的量為60.2萬噸,總共是優質稻穀價格下滑,稻穀價格已經止跌回穩,大米價格也出現降價現象。其主要原因還是國內大米供應量一直都很充足,而且還有結餘,再個就是大中院校還沒有集中復課開學,前面因為居民搶購米麵糧油還沒有消耗完畢等。

稻穀庫存存量比較大,大米價格很難上漲。

據資料顯示,2020年今年稻穀市場供應量為2.113億噸,預估市場需求量為2.064億噸,還有結餘出現。2018年顯示稻穀庫存比達70%,庫存壓力很大,從2016年開始調低稻穀收購價,但庫存存量依然增加中,所以稻穀價格穩定,大米價格也不會上漲太多。4月24日國家增加131萬噸稻穀的拍賣,水稻更是難以繼續上漲。


2020年的稻穀託市價,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價格分別為1.22元每斤、1.27元每斤,據資料顯示4月26日大米價格為2.71元每斤,漲跌平。相比於2月份4塊多一斤,大米價格是一直沒在漲價多少,但這個數據是均價,各地還有價格偏差的。

目前國內稻穀供應出現供大於求現象,大米怎麼會漲價的呢?大米不會短缺,就不會出現大漲現象。據統計我國2019年稻穀產量達到2.096億噸,而實際消費總量為1.981億噸,今年新谷豐收在望,再一上市,還是會出現供大於求現象。

部分大米價格稍微漲價的原因分析。

我認為,一是各地區會有市場價格偏差,二是好米和差米的差別,三是陳米和新米的差異,四是大米加工企業成本增加,五是不良商販故意炒作等原因。但結論是局部會有稍微漲價,但不會大漲。


豫鄉文旅


現在感覺農村種水稻的越來越少,今年受疫情影響大米會不會漲價?

不是感覺少了,而是確實水稻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減少,和北方小麥的面積一樣。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個:一是耕地的被佔用,包括工業、商業及住房的用地,雖然要佔補平衡,但實際上,即使數字平衡了,被佔的耕地與平衡過來的耕地,質量上差的太多。

二是種植收益下降,農民外出打工增多,部分地區出現撂荒的情況,特別是一些種植條件比較差的丘陵坡地,早些年也能種上水稻,這幾年有一些地方都荒草灌木叢生了。

三是主動的調減面積,特別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種植結構調整,有退耕的、休耕的,雙改單的,也有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的。

但總體上來說,水稻田的面積確實是在逐漸減少,但減少幅度並不大。再加上科技水平的提升,稻穀單產的提高,我國稻穀總產量相對來說仍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這幾年都在2億噸的年產量水平。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再疊加有些主產國出現乾旱、蝗蟲災害等,糧食危機的風險提高,部分國家也實行了糧食出口禁令,對國內來說,也傳導著出現了一波恐慌性的搶購大米現象。但最近,市場上這一波“熱情”已經過去,稻穀、大米的漲價行情也迴歸平穩。後期隨著氣溫的升高,再加上疫情導致下游的整體消費下降,大米市場購銷也將逐漸趨於低迷,漲價的可能性不大。

具體來說兩條供應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國稻穀的庫存充足,近年來國內稻穀產大於需,結餘量比較大,這也是為啥國儲稻穀庫存水平比較高、每年會有大量的稻穀進入托市收購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粳稻。二是2020年我國水稻的面積或將增加,在國家加大對疫情形勢下的今年糧食生產扶持力度,鼓勵南方水稻單改雙,提高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格等等,都利於面積增加,從而為全年稻穀生產打下較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