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解體文件,只有他沒簽字

如果从1990年纳扎尔巴耶夫成为哈萨克斯坦总统和哈共中央第一书记党政一把抓算起,他执掌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也已经长达27年之久了(虽然哈萨克斯坦1991年才算独立)。

后苏联时代的独联体地区的稳定,很依赖于三个政治家的个人魅力去维持其整体稳定,

其中之一就是他,中外民间都不乏好事人士私下将其称为“大汗”。

当年苏联解体文件,只有他没签字

说起纳扎尔巴耶夫,很多人都有耳闻,毕竟那些从苏联解体之前就活跃的政治人物中,到今天还活跃在政坛的不敢说绝无仅有,但确实已经为数不多了。

独联体各国有过很多苏联道路的追随者,很多人至今对他抱有深深的好感,一个原因是,作为当时主要四大加盟共和国之一,只有他没有参与签署导致苏联解体文件,“没有脏了手”。

经常有人会畅想,如果1990年他被调任担当苏联总理会如何如何,如果他当时怎么做会如何如何。到了今天,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苏联模式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们都会兴奋(或者警惕)地盯着他的行动——纳扎尔巴耶夫要挑旗恢复苏联了啊!

事实上,苏联末期,来自中亚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代表们,基本都反对苏联解体。

但同时他们却要求经济改革,建立新型的经济关系,很多人都注意了前者,忽视了后者。

这与其说是对信仰的坚持,不如说这是亚洲人共有的实用主义在起作用,而俄乌白这斯拉夫三兄弟则是以其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激情主义为指导原则,头脑发热之下就……说多了就有点不愉快了。

力撑危局

苏联解体之后,哈萨克斯坦面临着很大一个烂摊子,国内民族众多,高达一百多个

国库空虚,物资储备仅能维持四个月

历史上缺乏国家体系的传承,没有统一的理念和思路

各个工厂停工,失业率高达40%

当时很多人都预测哈萨克斯坦很快就会内战然后进一步分裂。

顺便说一句,普京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公开表示,历史上中亚地区没有形成国家这个政治形态,没有“国体”,是俄罗斯人在沙俄和苏联时代帮助他们建立的。

这段发言引来不少泛突厥主义者的怒火,但是纳扎尔巴耶夫倒是很坦然。

面对困境,纳扎尔巴耶夫想到了留在哈境内最大的苏联遗产——上千枚核弹头,关于这批核弹的去留问题,他和西方国家做成了一笔好买卖。

不但提升了哈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交易过程中软硬兼施,让西方国家对其刮目相看,又获得了急需的大笔资金用来稳定局势。

在这一过程中又吸引了西方投资者,参与哈境内国企私有化进程,虽然也不乏有“贱卖”的指责声音,但是比起同期的俄罗斯与乌克兰来说,吃相要好看得多。国库因此获益,生产也得到了恢复。

实用主义

那之后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把实用主义作为其施政的主要核心,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当然这种实用主义是一种有底线的实用主义,不单纯的是有奶就是娘,或者义无反顾的选边站。

如1994年,大量俄罗斯族回迁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地,导致许多技术以及领导岗位缺人,当时在当地的中国商人们就经常笑话说:看看,前几天山上放羊的那个今天当局长了。

这时他就出面安抚人心,放缓激进的“哈萨克化”进程,许诺把俄语定为官方语言等。

当然局势稳定后官方语言什么的就又不提了,这会刺激激进的“俄罗斯化”,毕竟北方各个省份以俄罗斯族为主,历史上的土地归属纠葛很难缕清。

但是他又不像乌克兰一样,过度打压俄语的使用导致剧烈反弹,而是经常宣称每个哈萨克斯坦人都应该掌握三种语言:哈萨克语,这是母语;俄语,这是为了大范围交流;英语,这是为了融入世界。

这种政策一直是纳扎尔巴耶夫风格的最佳体现:到了土耳其,大谈我们都是突厥人的后裔;

到了阿拉伯国家,大谈我们都是穆斯林;

到了独联体国家,大谈我们有共同的遗产和未来;

到了欧美,大谈我是民选总统,我们国家的方向是选择人类共同价值;

到了中国,大谈睦邻友好,我们都是有传统的亚洲人。

当年苏联解体文件,只有他没签字

2016年12月22日,伊朗总统鲁哈尼访问哈萨克斯坦,和纳扎尔巴耶夫相谈甚欢

虽然和任何外部势力都能找到共同语言,但是同时他也严厉打击泛突厥主义和极端伊斯兰教传播,以及大俄罗斯主义、欧美NGO等。

世界并不总是那么黑白分明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当中,小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大国的阵营冲突当中,一时不谨慎的政策和措施,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和灾难,这种情况无论在中国周边还是独联体国家当中都有很多现成的例子。

比较下来,哈萨克斯坦对中国来说其实是个比较理想的邻居,既不会太强造成威胁,也不会太弱导致国内动荡给中国带来麻烦,领导人通情达理不异想天开有事可以商量,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发挥外交主动性替中国解决很多问题。

对俄罗斯来说同样如此,如俄土纠纷剑拔弩张,最后突然发生大幅度转变,很大程度就是纳扎尔巴耶夫暗中作为中介斡旋的结果,这时他突厥人和苏联继承者的身份起了作用;同样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叙利亚国内武装力量和平谈判等事宜也都安排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了,这时他又是热心的穆斯林了。

丰富的政治遗产

如果现在罗列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遗产,国内问题不谈,在外交层面他将给哈国留下三个重要的成就:欧亚同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

欧亚同盟也可以称为欧亚关税同盟,最初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组成,曾经热情邀请乌克兰,结果乌克兰一门心思去欧盟所以没有加入。

关税同盟有两点主要内容,一点是各国之间取消商品关税(不取消增值税),互相承认技术指标,检验标准;在同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如在一些领域各国放弃生产,把这一市场让给其他成员,以达到产业贸易互补的目的。

这一做法有当年苏联计委统一安排生产的风格,所以也被认为忠实的苏共党员纳扎尔巴耶夫为了恢复苏联做努力,虽然他本人多次否认这一点。

上海合作组织则主要是安全方面的多国架构。从某个角度而言,其实可以说它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联合国安理会,其最重要的原则是每个成员国都有平等的一票否决权。

换句话说,只有在所有成员国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具体行动,否则都是在这一框架下进行多边单边协商。这种情况小国不担心被大国吞了,大国不担心小国和外人勾搭给自己惹麻烦,最后都很满意。

而能拉拢中亚诸国在国际领域和中俄这种大国进行平起平坐的交易,无疑是纳扎尔巴耶夫老练外交手段的体现。另外说起来,在关税同盟当中各国也有一票否决权。

说起一带一路,可能有人会问这不是中国提倡的么,怎么成了纳扎尔巴耶夫的成就?其实一带一路既然是一种国际合作方案,就不可能是剃头挑子一边热,沿途所在国是否对其响应以及怎么响应就是大问题了。

中俄经济合作个别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小插曲,比如有时候克宫不肯搞国家担保从中国借贷,也不肯抵押矿产;俄罗斯的技术官僚们则要求所有项目技术标准按照俄罗斯国标进行。

另外俄国一贯重视军事同盟甚于经济关系,比如前面说的关税同盟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对其他国家的补贴,白哈两国真正的目的是在本国境内开很多工厂(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在当地进行简单加工后销往俄罗斯,闹出贸易纠纷以后白俄方面更是公开宣称“难道为了友谊和军事同盟你们不应该付钱吗?”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大量哈境内矿产资源被抵押给中国作为贷款保障,技术指标这种东西放羊的时候又用不到,随便差不多就行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道路交通一直是哈国的关注重点,因为远离海洋,只能以陆路运输。

纳扎尔巴耶夫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说我们没有海洋,我们有两片海洋,一片叫中国,一片叫俄罗斯,只要打通陆路运输,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海洋。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哈两国在大陆运输桥的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试探与交流,中国这种只想好好做生意的对外交流模式与哈萨克斯坦这种不想谈政治只想做生意的国家来说,契合度非常高。

当年苏联解体文件,只有他没签字

2016年5月31日,纳扎尔巴耶夫在总统府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虽然只有“想”这一字之差,倒也把小国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当中,俄罗斯激进民族主义者们展现出来的活动能量,震惊了整个独联体国家。“俄国的世界”成了诸多国家领导人的噩梦,那时恰逢纳扎尔巴耶夫身体不适,俄官方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的过问了其继承人问题,导致他大受刺激。

康复后,他在2015年很快提出了“通往经济繁荣国家的百步计划”,要按照欧美国家进行全面体制改革,包括部分法庭都采用英语,以及全民学英语。

虽然不知道具体落实情况,但是根据哈萨克政府一贯的效率,估计也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

以往我们谈到墨西哥的时候,经常用的一句近乎调侃的名言是“墨西哥你离天堂太远,却离美国太近”;那么哈萨克斯坦,你离欧美太远,离中俄很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