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聯繫的朋友,還是朋友嗎?



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微信推出的新功能——查看“不常联系的朋友”

接收到系统灰度测试的人,纷纷带着小激动迫不及待地去计算查看,然后面对出乎意料的数据,又纷纷晒到朋友圈惊呼:天呐,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了!

为什么不常联系的朋友有这么多?

因为新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的基数越来越大。除了亲戚一类,朋友的来源渠道大致就是同学、工作和一般社交了。学校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在变化,工作也一份份的在更换,所有认识的稍微比较熟悉的我们都可归之为朋友。

一路下来我们有很多朋友,但互相都不常联系。世事变化很快,不再有合适的聊天话题,也没有强烈的沟通意愿,就自然地互相疏远,我们都知道彼此还在那里,这样就很好,不需要做不必要的唤醒

往日的朋友就如我们走过的旅途上的风景,经历的时候很美好,但走远了后就不再回头看,也很少再向人谈起。

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不常联系的朋友越来越多,ok,但竟然这么多?

这也很正常,因为你想的是,即使你们联系的很少,但友情犹在;而微信它展示的是数据,是实际发生交互的统计。想法与现实之间总是会存在很大差距的。

我们之所以对“不常联系的朋友”有如此大的存在量表示惊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心存愧疚:当初我们因为怎样的际遇成为了好友,而如今却老死不相往来,怎么会这样呢。

那么,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朋友么?

我们先来看经常联系的人都是那些:闺蜜/兄弟、恋人、同事/领导、客户、父母。差不多就这些了,其中数同事、领导、客户的联系频率最高。

我们真的有把他们算作朋友一类了么?肯定的是很多人(包括我)会默默的建立一个分组,可能就叫“同事”或“老板”,每当发布一些比较私人或者就不想让他们看到的内容时,分组对其不可见。可见,对于经常联系他们,我们还有这么多保留。

我们很难直接回答“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不是朋友,这么一大群想放弃又觉得会后悔或不应该的人,他们安静地蹲在微信好友列表里,安静地更新朋友圈状态,展示自己精彩或不精彩的生活,如果他没有很打扰到你,你就很难取舍。我们自己这样想着,他们也同样这样考虑我们。

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人一定是需要朋友的、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朋友多好办事……大家都这么说。

没错,只是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大多数的年轻人都生活在大城市,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人情社会,而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让我们在城市里独立生存、生活。我们对过去所谓的“人情社会”没有那么深的感触,当然也就没那么在意。

另一方面,对“朋友”本身的定义也在变化,有时我们称大多数人都叫朋友,这个词用起来方便又不失礼貌;有时,我们觉得城市生活如此淡漠,进而对朋友更为谨慎,有更纯粹的要求。

微信新功能的出现,又引发对“朋友”的讨论,当你在看不常联系的朋友列表时,你也在别人的不常联系的朋友列表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