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地鐵“哪裡沒人往哪修”?事實絕非如此

青岛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准一线”城市,对地铁的需求毋庸置疑。

目前,青岛地铁已经开通了3号线、2号线东段、11号线、13号线,今年底还将开通2号线西段。

从目前已经建设的线路来看,除了3号线和2号线,11号线和13号线客流不足,显得利用率不高,两条线通车后,青岛的轨道交通使用频率降为全国倒数第二,被戏称为退休大爷大妈的“免费下乡赶集线”。

青岛地铁“哪里没人往哪修”?事实绝非如此

即使是客流量较多的3号线和2号线,也一度有质疑声音,对3号线东段不走山东路而走南京路、2号线东段不走海尔路而走深圳路,一些市民有异议。

有一种声音认为,11号线、13号线这两条地铁线修在人口较少的新城区,是规划不周,是城市建设盲目“摊大饼”在交通建设上的体现。

青岛地铁“哪里没人往哪修”?事实绝非如此

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化、短视化看待这个问题。

一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有预见性。近期中期远期,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地铁建设也是如此。

青岛地铁远期线网多达16条,哪条先建,哪条后建,不是拍脑袋决策,一定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按照结合城市整体规建进程而建设的。基于拆迁条件、地质结构以及积累运行经验的考虑,先选择建设难度较小的线路,是通例。根据最新的统计,在目前国内已开通地铁的33个城市中,青岛的地铁通车里程仅位居第25位,这与青岛地铁建设的难度有较大关系。

既然线路早晚要建,那么早建设又有什么坏处呢?不仅没坏处,还有好处。11号线13号线以及2号线东段,行经的城区人口相对较少,拆迁阻力小,提前建设,省时省力。如果将来城区发展起来再建设,会增加大量成本,造成地上资源的浪费。

在交通建设上“短视”,只为解决眼前问题而欠缺长远规划的例子,不乏。比如,胶宁高架路道路狭窄和“三变二”栓阻;海尔路建成后宽120米有人说“浪费”;重庆路改造说好的高架变成了拓宽……至今为市民所诟病。

对于新城区来说,交通建设先行,也是导入人口的有效措施。按照青岛城市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达到千万人口规模,成为山东省首个特大城市。新增人口,主要会流向新城区,顺畅发达的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大动脉。

希望青岛的地铁建设,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方便。

青岛地铁“哪里没人往哪修”?事实绝非如此

青岛地铁11号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