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可以做什麼

自媒体时代,让无数的人跃跃欲试。眼看着有人一篇爆文就让几百上千万人追捧,有人一夜之间粉丝成几何数字增长,平台各种福利迎面砸来,像中了六合彩。有人定时直播收益清单,一串惊艳的数字,让围观的人个个口涎滴答。太多像传奇一样的存在,引爆了做自媒体的热情。

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那样:“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

再看看里面的内容,有的文笔粗略,家长里短也是几十万的阅读量,有人记载一天吃喝拉撒的视频也有上百万的播放量。释放的这些信号,仿佛在告诉人们,能写字就能发表就能挣钱,敢露个脸就能变现。此时不写更待何时?舍我其谁也。

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于是,我也悄悄进了一个写作变现班,里面人声鼎沸,战鼓雷鸣,动辄成百上千的同学。每天的作业雪片一样的发出来,热情洋溢,也给完不成作业的人不小的压力。

不幸,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的纠结在于:

1、不知道每天要写什么主题?

2、想写的主题缺素材,怎么支撑?

3、有关这个主题的名人名言呢?

4、谁能给我有关这个主题的电影里的金句?

5、要在哪种逻辑框架下,把围绕主题的缕缕片片晾出来。

最初臆想的快乐经不起过经过脉的拷问,要想写出个样子来,何止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亦舒讲过一个故事:

甲趁着聚会当儿,席上起码有十余人时,对乙挑衅地说:“听说,你的小说好想写的不大灵光。”众人立刻噤声,目光统统聚集在乙的脸上,等候反应,希望有好戏上场。谁知乙只是笑笑答:“岂止小说不行,连杂文、剧本、访问全不及格,还有,也始终没学会交际、应酬、笼络、讲话的艺术,连家庭也未曾理好,请多多包涵。

众闻之如释重负。

原来承认自己:我不行,自己不累,别人也不累。

想想自己没头没绪凑出来的文字,自己写的磕磕绊绊,别人读起来也一定不爽。

“我不行”不是自暴自弃,而是给自己一个可以行的过程,留够可以行的时间。在这当中,去找到可以行的办法。

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对于我写作的纠结,开始反向推之,2、3、4点都是缺少积累。就像身无分文,突然进了一个价廉物美的市场,也只好空手而归。何不这样去做一些事呢?

从书籍里获得新知,也把书里的内容变成一个积累源。书中有价值的观点,警句最容易看过即扔,需要分门别类地随时记下。带着某种立意的典型故事、案例也可以记一个更概,甚至直接摘抄下来,再分类收集,作为素材库的内容。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读完了《乌合之众》这本书后,结合眼下的疫情,用书中的许多论断,来分析疫情之中出现的散布谣言,抢购双黄连,聚众聚餐等现象,理论和现实结合的十分贴切。可以看出作者对书里的观点已捻熟于心。

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从各大新闻网站、自媒体网收集新鲜的素材。看很多优秀作者所写的内容里,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用了很多既新颖又有趣的材料,仿佛是信手拈来,丰富内容的同时,十分有说服力。那些写情感、娱乐类型文章的作者,一定还关注了很多明星的微博内容。自带流量的明星,本身就可以提供很多素材。在这些网站收集素材的同时,说不定还能找到热点话题。

故事是每篇好文里最不可缺的内容。写好一个故事太难,收集一个故事只需要一个敏锐的感觉和一双不倦的手。感觉到身边,或朋友圈里,甚至评论留言,任何地方,有打动人的故事,随时记录下来。需要讲故事的地方,就不难讲出来了。而我现在常常只是想法,却没有故事去验证,很尬的。

经常看到优质文章里自然而然的电影台词的引用,很是羡煞人。有的高手直接从电影电视剧里的场景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再去拓展论证。因而,追剧的时候也要做有心人。对一部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自己想要的素材。比如对《都挺好》这部剧,苏玉明和妈妈的关系来探讨重男轻女给女孩心理造成的阴影。也可以从苏大强找小保姆来分析老人需要陪伴的问题。这样下来,追剧就追的有素材感了,对积累很有好处。

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有了选题,有了素材,还需要把它们安排在一定的逻辑框架之下。有条有理的把它们写下来。目前我是先列提纲,至少在心里想可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知乎上看到一种方法也不错。在写完一篇文章以后,利用修改文章来纵观是否合逻辑,训练逻辑思维。

要成为优质文作者,要下的功夫何止一年半载。爆款文作者,简书写作励志偶像顾一宸在讲他的写作时,有一句描述:在周一至周五下班之后,以及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我都在写。

正如知乎里有句话说的: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何不坚持下去,静待花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