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風水】一、風水學概說

风水学概说

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数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奇、瑰丽的光芒。公元17世纪,风水学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十世纪中期,风水学在我国被套上封建迷信的桎梏,禁锢五十多年。借改革开放的东风,风水学脱开枷锁,重新步入人民生活,为人类造福。由于离开人们时间较长,人们从生疏到认识逐渐到兴致更浓,研究风水的人们日益增多。目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风水热潮,堪称家喻户晓,并逐步形成了席卷全球的一大文化景观。

风水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人们选择有利的居住环境,使居住之人,家安人泰,旺丁旺财,人们称之为勘察阳宅;二是替人们选择安葬死人的基穴,称之为勘察阴宅。阴宅与阳宅的勘察自古就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始君盘庚、公刘、周公等相地的记载。到了汉代,风水理论开始逐步兴起,后来逐渐家喻户晓。阴阳宅的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九星八卦等理论,表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已经形成体系,可以说,阴阳五行就是风水学最早的理论基础。从那时起人们对墓葬、住宅就有了讲究。从古代的出土文物来看,历代很多古基的墓前都建有石人、石马、石発等镇邪之物,也出现了《葬经》、《葬记》、《迁移法》等一些有关埋葬方面的书藉。据说葬记》一书是青鸟子撰写的,直到目前,有些风水门派还尊称青鸟子为风水祖师,他们在收弟子时,都供青鸟子的“祖师”牌位。

三国出现了管辂,魏晋时出现了郭璞等一些技高如神的风水大师。管是三国平原术士,因有神奇判断墓之吉凶技术而闻名天下。晋朝的郭璞提著了《葬书》,该书奠定了风水学的基础。此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阴宅的,被后世推崇为风水经典著作。

【一起学风水】一、风水学概说

唐朝时期,一般有文化的文人都懂风水,出现了一大批风水名师,如张说、司马头陀、杨筠松、曾文瑞等,其中杨筠松最有盛名。据说他在朝为官派时,唐玄宗收藏一部《玉函秘书》,黄巢起义时,杨筠松见国势危急,背着此书从宫廷逃出,回到江西顾养天年,后来就在江西赣江一带广收门徒。当时在西北甘肃一带也出现了不少风水名师,那里曾流行过一本《五姓阴阳宅理经),书中提到,房屋需向阳,以居高临水为最好。这个时期,各地新的风水书籍也纷纷出现,尤其福建等一些地方发展甚快。这些地方一方面文化发达,另一方面对风水术的信仰度较高,为风水术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明清时期,是风水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传说明朝开国军师刘基先生对风风水水学特别精通,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刘基先生的风水传奇故事。据说当年苏北洪泽湖水连年泛滥成灾,说是有水妖作崇,刘基用九头铁水牛,一只铁公鸡镇之,水患才被平除,到前些年洪泽县城和淮阴高埝等地的铁水牛还躺在街通上,栩栩如生。又如《英烈传》上记载,明朝定都于金陵(南京),就是刘基勘察的风水,在建筑宫殿时,刘基将基址立桩在水中,朱元境其太窄,用将桩往后移动了一下。刘基说,这样一移动将来必有迁都之事。后来明成祖经果然将京都迁移到北京。

下一期我们开始说家装风水,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