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嗎,為什麼還有一堆資本主義國家要制裁它?

0倚欄聽風0


俄永遠不可能被西方接受,不管他是什麼制度,除非她被分裂成幾十個小國家。沒有一個老大會允許一個比自己塊頭還大,將來會威脅他地位的小弟入夥的,就算同意也必然會先讓她簽上大量不平等條約的[捂臉][呲牙]


秋天的葉子72


俄羅斯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執政黨佔據絕對優勢。俄羅斯有大國情結,繼承了大部分蘇聯的傳統基因,不願意在別人面前低頭,有自尊,自愛,自強的品質。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制裁,俄羅斯常常選擇的是不妥協。俄羅斯國家是有骨氣的國家,俄羅斯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值得尊敬!


俞遠通


所謂意識形態的對立,文明的衝突,其實都是託詞。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或者對峙,最終出發點,還是國家利益使然。

多年來,美國干涉別國內政,對他國發起制裁的最常用理由,就是“保護民主自由,反對專制獨裁和暴政”。

然而,美國的堅定盟友——沙特,就屬於一個具有濃郁封建君主專制色彩的,政教合一的獨裁政權。政府機構貪汙腐化不用說,甚至連近代國家的標誌——憲法都沒有,還嚴禁政黨活動。直到2018年沙特女性才被允許獨自駕車,民間還特別盛行“私刑”。要說民主、自由、法制,真是哪個都談不上。

就看沙特和美國這火熱的關係,是否有點“打臉”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論”——要是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文明就是本質上不相容的,那麼長期以來,兩者為什麼就那麼和諧呢?

好了,咱們再說俄羅斯。實際上,西方世界圍攻俄羅斯的理由,最根本的,還是出於對它的恐懼。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主要政治軍事力量,影響力巨大,還經常跟美國在局部衝突中搞“代理人戰爭”,爭奪勢力範圍和國際話語權,給美國為首的北約帶來了不小的威脅感。

目前,雖然俄羅斯算不上一個經濟大國,但總體來看,政治軍事方面,俄羅斯仍然被認作為對美國最具威懾力的國家,尤其是他那龐大的戰略核力量,廣袤的國土面積、無盡的自然資源,加上一個穩坐江山的“強人”,非常靠譜的支撐著俄羅斯世界大國的地位。

同理,美方對中國愈發加緊的全方位遏制,也是出於類似考慮,甚至,越來越多的美國政客們主張,中國才是美國今後的最重要的“遏制”對象。畢竟,除了政治、軍事大國的定位外,咱們中國還身兼“經濟大國”的角色,在以製造業為主要領域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優勢明顯。

這方面,咱們換個角度看印度。那邊的印度老是抱怨,自己這麼棒棒噠,而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卻總是不願把它當成一個世界性大國對待,印度的“大國地位”經常被“忽視”。

其實,大家想想,如果印度哪天也開始被美國“遏制”,遭遇了西方的制裁,這才真正說明,印度建成了世界性大國。

因為,到那時候,它的發展勢頭和國家體量,已經明顯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地位,開始挑戰現有世界秩序,進而才會讓各強國產生危機感。

這就好比,一個班級裡,學霸、中等生和學渣的競爭目標各不相同,大家只會在自己的水平區間裡設定“假想敵”。

此外,就得從歷史文化方面講講俄羅斯和西方恩怨的前生今世數百年了。

可以說,俄羅斯還沒建國的時候(金帳汗國——莫斯科公國時代),歐洲和俄羅斯人之間的關係就不怎麼順暢。

比如,西方有個著名的諺語——“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 ——“剝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韃靼人的血脈”。

這裡的“韃靼人”,指的就是西方世界眼中的蒙古人。而極具征服力的蒙古人,在歐洲人眼中,就是夢魘一般的存在。

當今俄羅斯聯邦那廣袤的土地,大部分都曾經屬於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金帳汗國的控制區域。

雖說俄羅斯人的蒙古血統早就被稀釋的不剩啥了,跟蒙古人原本就屬於兩個並列的民族。但鑑於是俄羅斯人打敗了金帳汗國後,建立的沙俄帝國。這在外人看來,就是“傳承”的關係。

因而,長期以來,西方人對俄羅斯人也存在著天然的排斥和反感,甚至把他們的文化、習俗和行事風格描述成了“原始”、“野蠻”、“暴力”的代名詞。

再往後的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時代,沙俄兵分兩路,沒幾代人的功夫,就分別殺到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沿路惹下不少積怨。

更有沙俄“歐洲憲兵”的“人設”,讓其在歐洲主流國際社會的口碑,也一直不怎麼樣。

雖然從沙俄帝國時代開始,幾百年間,俄羅斯都在以各種形式的努力,爭取融入西方,做一個“名正言順”的歐洲國家。尤其在羅曼諾夫王朝的宮廷,上流社會的權貴們總是以說自己的“民族語言”——俄語為恥,認為那是“管理農奴的下等話”,日常講法語才是一個有身份的俄羅斯人的“標配”,甚至沙皇內閣開會、舉辦宮廷慶典和舞會也總是一群俄國人,在那裡拿腔拿調的說法語。要不是周邊濃郁的東正教風格建築和裝潢,真是讓人搞不清楚深處何方了。

只是,即便俄羅斯人有著如此濃郁的“歐洲情節”,但無論對沙俄、蘇聯,還是現代的俄羅斯聯邦,西面的歐洲國家們從未把俄羅斯民族看成過“自己人”,總是暗地裡嘲笑他們為“帶有韃靼血統的異教徒”,甚至對俄羅斯民族所屬的人種——斯拉夫人,也流露著輕賤的意味。比如,拉丁文中的“斯拉夫”,就有奴隸的含義。

就這樣,在傳統歐洲各國眼中,俄羅斯人成了東斯拉夫人+蒙古人的“合體”,不免帶著原始又野蠻暴力的感情色彩。

總之,西方對俄羅斯的各種偏見和長期遏制的政策,既有傳統認知和歷史積怨、民族偏見方面的影響,也更是出於現實戰略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考量,跟姓“資”還是姓“社”,關係不算很大。還是那句老話,如果某天西方世界不再對“遏制”俄羅斯感興趣了,這才真正說明,俄羅斯已經徹底衰落。到那時,大家可以試想,咱們中國的壓力會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