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漁民捕魚時發現鐵炮,與滄州這段歷史有關?謎團待解......

黄骅一渔民捕鱼时发现渔网怎么也拉不动

五六个人从河里捞出一门铁炮

近日,黄骅市的多位渔民在歧口河捕鱼时,意外捕捞到一门大炮。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这门大炮的文物价值究竟有多大,还有待作进一步鉴定。

沧州渔民捕鱼时发现铁炮,与沧州这段历史有关?谜团待解......

4月16日,黄骅市南排河镇西高头村村民谢先生和往常一样,来到南排河镇歧口村附近的歧口河捕鱼。13时许,他和船员们收网时,发现渔网怎么也拉不起来。

“后来,我们用起网机慢慢拉起渔网,发现水面上露出一个铁头,看着像大炮。”谢先生说,由于网内的物体太重,他的起网机、渔网和发动机都被损坏,但仍未将物体打捞上来。

无奈之下,谢先生喊来周围船上的渔民帮忙。谢先生说,他们五六个人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将水中的重物从约8米深的河里打捞上来。

这些渔民发现,打捞上来的重物是一门大炮,整个炮身锈迹斑斑,炮身上面有“ECL”三个字母和一个模糊的图案。据初步测量,这门炮现存长度约1.2米,直径0.3米,炮口内径约0.1米,重约150公斤。

沧州渔民捕鱼时发现铁炮,与沧州这段历史有关?谜团待解......

随后,谢先生将此事上报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又联系了黄骅市文保所。

黄骅市文保所工作人员表示,这门大炮与当地的歧口炮台有没有关系?它的文物价值究竟有多大?这些均有待作进一步鉴定。

历史上的歧口炮台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沧县志》载:“歧口炮台始建于明,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在歧口重修大炮台2座(南北岸各一座),由东沽炮台运铁炮二尊至歧口。”

沧州渔民捕鱼时发现铁炮,与沧州这段历史有关?谜团待解......

清朝打造了两座更大规格铁炮,并分别赋予“大将军”和“二将军”名号,以震慑西方侵略者。“二将军”现保存在黄骅市博物馆,全长3.47米,最大直径0.46米,重约2吨。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围绕歧口及歧口炮台发生了几次重要历史事件。

第一,击退英法联军。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抵及歧口,并倚仗坚船利炮强行登陆。歧口炮台驻扎官兵与当地民众协同一心,顽强抵抗。英法联军败退,不得不转往大沽口登陆。

第二,抵御八国联军入侵。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几艘舰船抵达歧口海域,歧口两岸守备严密,炮台驻扎官兵整装待发,亦有歧口村民参与其中,八国联军侵略者只好掉转船头撤离,北上攻打大沽口炮台,于塘沽登陆,直逼北京。

第三,侵华日军登陆。据《静海县志》记载:“1937年8月24日,天津静海城陷。第三十七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冯治安闻讯,欲收复静海。部队准备就绪后,得知日军已从渤海湾的歧口登陆,逼近静海县烧窑盆村,威胁守军主阵地唐官屯、马厂,遂又奉命作罢。”

“大将军”不知所踪

关于歧口炮台何时被废弃以及“大将军”所终,史书中无一记载,现在“大将军”依旧未被找到,民间传说极大可能已沉入河底,深深埋入泥土中。

“二将军”被置于黄骅市博物馆门前,斑驳锈迹几乎遍布全身,但炮身依旧笔直而坚挺。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苏少静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民动员防控疫情致广大市民的告知书

★沧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告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来人员流动管理的通告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告

★【通告】我市推行四项便民服务降低传染风险

★扩散!沧州市民防护提示

你点一朵小花

为沧州疫情防控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