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文 | 耕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论语·述而》。是从古代语言中精炼而成的一个成语,成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这是字面意思做出的解释,似乎有些片面,我们不妨联系原文和从字词愿义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子大意没有分歧,引起不同意见的地方是“三人行”中的三人指三个人还是很多人?我认为这里的三人代指很多人,即群体。

三,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特殊指事字,指衍生万物的天、地、人,后引申为二,四之间的正整数、多多地、一再地等。说文解字【卷一】【三部】中讲:三,天、地、人之道也。同时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所以说,三在古代一般代指包括天、地、人的世间万物。

又《周语》:人三为众,女三为粲,兽三为羣。这里做了一个明确的解释,就是三指多数,即众,也就是群体,而非三个。而群(羣) ,上君下羊,君声。君,取治理意;羊,取人人意。本义是指羊群、兽群,汉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引申为人群、物群。

故此,孔子在这里说的“三人”应当是群体中的很多人,而不是三个人。

加上其中“行”和“师”的各种不同用法(行,动词:行走;名词:言行举止。师,名词:老师;使动用法:值得学习。)这句话就有了各种不同的释义。我们且举一种为例——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韩愈《师说》对此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圣人无常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