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幾則野史串起來看 那麼可以得出“明成祖是趙匡胤的後人”

本文只論野史,不說正史。那麼幾則野史串在一起看的話,明成祖朱棣就成了趙匡胤的後人。那這幾則野史都是什麼呢?

《蒙古源流》:朱棣是元順帝妃子所生

《蒙古源流》是蒙古的重要史書,其時間跨度從開天闢地到明末清初。其中就記載了朱棣為元順帝兒子的事。

說元順帝的第三福晉,懷孕七個月時,被洪武皇帝所獲。朱洪武欣然接納肚中孩子,並且說道:從前元順帝於我有大恩(把國家留給大明瞭嘛),所以這個大恩得報,這個孩子就當我的兒子吧。

這本書又記載說,朱洪武死了之後啊,這個孩子即位了,一共在位二十二年。

如果把幾則野史串起來看 那麼可以得出“明成祖是趙匡胤的後人”

朱棣

雖然整個史料有點扯淡的意思,但姑妄聽之,則得出結論,朱棣是元順帝的兒子。那為什麼說朱棣是趙匡胤的後人呢?這是因為在此前,還有一則流傳甚廣的野史。

《庚申外史》:元順帝是宋恭帝之子

宋恭帝叫趙顯,宋度宗的兒子,在位只有一年,投降元朝之後,封為瀛國公。

《庚申外史》記載了這樣一個史實:瀛國公自願為僧住進了白塔寺,有個趙王,見他年老孤獨,於是給了他一個回回女子。後來這個女子就懷孕了,並且給瀛國公生了個兒子。(這算什麼僧人啊)

而孩子出生當天,還沒有當上皇帝的元明宗,恰巧經過此地,見白塔寺有王氣,於是進入寺中尋找,才知道瀛國公生了一個兒子。於是元明宗請求把孩子送給他,瀛國公便如他所願。

如果把幾則野史串起來看 那麼可以得出“明成祖是趙匡胤的後人”

後來明宗成了皇帝,死了之後傳給了弟弟,他弟弟死了之後,傳給了明宗的二兒子,二兒子死了之後,兄終弟及,傳給了這個乾弟弟,也就是瀛國公的親兒子。

這則野史,不只是流傳於民間,更流傳在元朝宮廷中,同時還有多個史料記載,因此可信度極高。

由此得出,元順帝是宋恭帝的兒子,而宋恭帝是趙匡胤的十二世孫。

據此而論,按野史流傳:明成祖朱棣是趙匡胤的後人。

如果把幾則野史串起來看 那麼可以得出“明成祖是趙匡胤的後人”

然而朱棣為元順帝兒子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現在普遍的觀點是,朱棣的母親是朝鮮人。

其實,每當異族取代漢,或漢取代異族之時,這類皇帝是上一朝皇帝兒子的野史流言便會出來流傳,比如說乾隆是漢人一樣,其實都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就如同魯迅所說的“精神勝利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