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他們村的村民真的素質那麼低嗎?還是炒作?

老四記事


炒作到不像,朱之文借錢給村民,都是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但借出去的錢,村民不能不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朱之文給村裡修路,不論修多長一段,村民以及村幹部都不應該抱怨,花錢少了,修的路短了等等,不盡人意的話,朱之文唱歌唱的好,是他自己的努力結果,不論是誰不能干涉他的經濟狀況,他願意捐多少錢,是他的心意。公正的看待他,這個人還是愛國的,還是做了一些好事情的,但村民們不能因為一個村的人,整天守在他家,打擾了他的生活,如果有事情,可以提前和他溝通一下,圍在他家,你來她走的,走到哪裡跟到哪裡,影響他的生活,他是人,不是神,他要休息,他唱歌好聽,你們都是一個村的人,也可以比他唱的更好聽嗎?有那時間在他家門口,到不如找個沒人的地方練一練自己的歌聲,你唱的好聽,我比你唱的還好聽。


於諾軒


關於朱之文他們村的村民素質的高低問題,根本不能聽媒體評說,我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村民的心理和行為多少有些認識和了解,一些村民的做法根本不是那些城裡生活的公知們所揣測的那樣。中國的農村人勤勞樸實善良,在改革開放前,我國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口是農村人。農村的村莊大多是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左鄰右舍往往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所以,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朱之文的事情,是媒體給炒作糊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媒體不是用正常的農村人心態去關注這樣的鄰里關係,而是用冷漠的現代城裡人的關係去渲染農村同村鄰里關係。在此普及一下農村同村的人際關係。

1、農村尤其是一個村的人,左右鄰居那是一起光著屁股長大的。平時有什麼好吃的每家都是分享的,經常是自家的飯不好吃,可以到隔壁家去添飯加菜的。隔壁左右有個什麼紅白喜事,相親之間都是出錢出力。改革開放以後,發了財的老闆回鄉的不是請同村人吃喝就是每家每戶的老人都派發紅包。前些年村裡村村通修路,在外工作的人都會出份子錢。我們村有錢的大老闆,甚至包修了全鎮的村村通道路。我們鄰近鎮子有一個建築老闆,在他們搞新農村建設時,他們村所有村民的住房都是他們公司免費建築的,建築材料和室內傢俱都是他的公司提供的。而這個老闆小時候是他們村最頑皮的孩子,也是村民最討厭的偷雞賊。從小到大他沒有少禍禍鄉親們,他也沒有少挨鄉親們的打罵。但親情歸親情!

2、農村人有很濃厚的舊思想“苟富貴,勿相忘”,在農村“均貧富,等貴賤”也很濃烈,個人發財了、發達了,絕對不能忘了自己的鄉親。我父母在世的時候,就經常說:水有源,樹有根。人絕對不能忘了自己的鄉親。你發跡了忘了鄉親,可是你落難之時你只能回到你的故鄉,這裡一定會收留你。這就是農村人的邏輯。所以,如果在農村長大的人看待朱之文的事情,是可以正常理解的。在農村不能把那些酒瘋子的德行推斷出所有人的品行和素質。如果真的是朱之文村裡人素質差,這不是把整個朱之文村都黑了?大家都差,朱之文是出汙泥而不染嗎?

3、我認為在村民的這件事情上,朱之文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有問題。作為一個農民出名以後,一夜暴富,應該做好同村村民的心理平衡工作,都是多年生活在一起的鄉親,不要對他們過度的刺激。自己已經走上了一條星光大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就不要再留在農村讓鄉親們難受,這樣進到自己的名人圈生活,讓自己的鄉親歸於往日村莊沒有明星的平靜。朱之文應該能夠理解,你已經出名了,難道到還要讓你的鄉親用素質差陪伴你的出汙泥而不染嗎?


方園之聲


朱之文他們村的村民素質那麼低嗎?還是炒作?

山東菏澤是山東最窮的一個地區。我沒有去過,具體情況不瞭解,從報道的材料看村民素質確實不高!但我相信《人民日報》,這次踹門《人民日報》發聲了,菏澤警方也戒入調查,踹門者已刑拘。

我現在生活的德州,前些年跟菏澤是難兄難弟,兩個地區爭著當‘’第一‘’,現在德州發展挺快!趕到中游了,菏澤可能還是倒第一。

人窮志短!

借錢還錢,天經地義。看報道村民一年借朱志文100多萬,沒有一個還的!

朱志文有錢了,不忘生養他的父老鄉親,感恩家鄉,為家鄉修路、學校等已捐了100多萬。可是村民不感恩,反倒覺得應當該份!道德綁架了朱志文!

朱志文是個有情有義的漢子。這次疫情為抗疫捐了100多萬!

村民得了紅眼病。

村民對朱志文一欺再欺,人們有個疑問:朱志文為什麼不離開那個村莊?善良的朱志文曾表示:不買樓不買車,他喜歡田園生活。有房住,有一個小院子,在院子裡養雞養鴨、種菜……。這是他要的生活!哪裡知道?他不偷不搶倒成了村民取錢的銀行!我看過一個報道:有一天,朱志文在鄰居家串門,到了中午吃飯時間,他愛人去告訴他先不要回家,來了借錢的。朱志文跟鄰居說:我在你家躲一躲吧!

這個事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逼的朱志文有家不敢回太可憐了!

農民的現狀也很可悲!子女的不孝,農民的養老問題等等急待解決!昨天我看一報道:七個子女都過的很好,但是老媽晚年的冬天死在河裡!村民砸開冰把老人從河裡拖上岸,但是三個兒子誰也不辦喪事,最後村幹部沒有辦法讓他們抓鬮解決!

現在農村養兒不防老!

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農村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可歌可泣!但是借錢不還,和偷、搶沒有區別!我覺得不是炒作,是村民的素質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