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是否會阻礙未來的土地流轉?

一尺深雪


談到農村養老,其實是個很心疼的問題。現在很多農村,不存在“養”老問題,而是整個農村都“老”了。

在城市化大發展的今天,農村的輕壯勞動力進城務工,為方便起見,在城市裡居住,讓孩子們在城市裡接受正規教育,由於工作生活的原因,他們平時很少回農村。還有一部分就是農村的讀書人,他們走入城市讀大學,讀技校等,畢業後自然很少回農村,而是直接選擇在城市裡生活,他們也基本上不回農村。

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村中,五十幾歲,六七十歲的算是年輕人,種田養殖等工作主要由他們來做,平時見不到年輕人。如果此種情況延續下去得不到改善,十年二十年後,農村七八十歲的人有一部仍然要種田,他們沒有什麼退休金,孩子大部分不在身邊,確實是個不好解決的問題,更不用說土地流轉了,因為不管怎樣流轉總是需要有人耕種的。

不過隨著國家也正在出臺很多提高農村老年人待遇的好政策,而且也在想辦法促進農村現代化、規模化、機械化的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以上這些農村養老和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相信共產黨的領導,相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相信未來的農村會是個人人嚮往的地方!





蓮清李洪軍


農村養老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是否會阻礙未來的土地流轉?

我想這個問題是肯定的,而且是必然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說?現在的農村多半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中老年在種地,舊時代這個年齡段的人多半不識字,工廠也進不了,農民靠種地為生!如果不種地生活便沒有了最基本的保障,雖然現在國家有補貼也有養老金,但是這些都是遠遠不夠現在這個時代的消費水平的。農民每年拿到手的養老金不過一千多塊,如果叫他們不種地單靠這一千多過一年那是肯定不行的。在農村,你圍繞著村子轉一圈看看就知道了,那些七八十歲的哪個不幹活,不種地?真的,有時候國家真的太偏心了,城裡人養老退休每個月四五千,農村人一年才一千,這個一對比就是傷害,真的要提倡國家多關心農民,如果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未來的幾年,農村真的就看不到年輕人了。民以食為天,農民是最大的功臣,如今的雞鴨魚肉那些價位哪個不是天價?為何大米始終是兩塊?就拿我的父親來說,67歲,本已到了養老的年紀,卻還在工地上幹著活,用我媽的話說,不幹活吃什麼?每個月的開銷人情等等都需要錢,養老錢肯定是不夠的,被逼無奈只能幹活。相比於農村,城裡人就舒服多了,每個月的退休醫療都有保障,閒時旅遊,忙著帶帶孩子,這是天壤之別……

最後,真心希望國家重視農民養老問題,提高農民養老待遇,扶持年輕人更好的回農村開天闢地…


鄉村生活小徐


農村養老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未來土地流轉的,這確實是目前農民的實際情況,現在農村面臨老齡化,種地的都是六七十發以上老人,甚至八十多歲老人還在種地。

農村這些種地老人,終身靠種地養家餬口,如果沒有土地是無法生存的。

那麼,農村養老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是否會阻礙未來土地流轉呢?怎麼解決呢?

首先是農村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從集體生產隊當中走出來的,靠種地為生的老農民,由於過去沒有養老保險,現在有了可惜由於歲數大而錯過了交保險的機會。因從集體生產隊走出來的農民大多都都沒有固定保險,僅靠國家補貼的百元左右養老補貼,對農村老人來說只是懷水車薪。

如果讓農村土地流轉順利進行,加大農村老人養老補貼,使農村老人每月能領到五.六百元以上的養老補貼,解決這一代農民的後顧之憂。

再是目前紮根農村的種地老人,兒女都不在身邊,老無所依,而一輩子積攢的血汗錢,基本都花在兒女身上,手裡也沒有多少錢了。再是外出打工由於歲數大,工作很難找。因此,種地是解決生存唯一的希望。

其次是土地流轉很多地區流轉金較低,每畝地才四五百元,流轉很不划算,還不如自己種地還能多收入一點。話又說回來了,土地流轉了,自己還要買糧吃,土地流轉無利可圖。

這次疫情顯示糧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農民不想放棄土地,想要種地多囤積點糧食,以備糧荒。

總體來說,土地流轉時機在部分地區還要循序漸進,農民還要指望種地養家餬口,如果無法解決部分農民養老問題,想得以土地大規模流轉,還有一段路要走,有待農民生活收入進一步提高和認識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