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廣州市長通報非洲國家在穗人數

據4月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其中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

為及時向全社會通報廣州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情況,主動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於4月12日(星期日)上午10時召開廣州市第73場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專題)。由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並主發佈,市委外辦、市衛健委、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部門等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出席並回答記者問題。

剛剛,廣州市長通報非洲國家在穗人數

廣州所有境外輸入病例和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首先介紹了廣州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重要成效。截至4月11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9例,其中本土病例347例、境外輸入119例和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3例。

溫國輝介紹,廣州和同為國際航空樞紐北京、上海一樣,境外輸入風險大幅增加。

廣州密切關注境外疫情,認真查找風險隱患,加強聯防聯控,嚴格衛生檢疫,落實閉環管理,堅決把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阻擋在國門之外。特別是針對近段時間境外輸入防控範圍、防控措施等調整過程中,客觀上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強化工作舉措,努力確保萬無一失。

自3月15日發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廣州所有119例境外輸入病例和13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均通過主動排查發現。在境外輸入病例中,口岸排查發現63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發現41例,追蹤密切接觸者發現6例,社區排查發現6例,發熱門診發現3例。

廣州實現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全覆蓋

溫國輝介紹,廣州實現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排查全覆蓋。根據全面回溯性排查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情況,經過專家評估,為了更好保障這些入境人員生命健康安全,全力阻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從4月5日開始,廣州重點面向高風險國家和航班的排查管理,進一步提供健康服務。

累計排查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4600多人及其關聯人員,全面實施健康管理和核酸檢測,高風險國家在穗人員全部納入管理。高風險航班方面,同時,我們全面追蹤3月7日至27日乘坐高風險航班入境所有人員(不論中外),累計排查1557人。無論何時如今,住在哪裡,一律開展健康管理和核酸檢測,檢測出的病例都如實、及時公佈,體現了廣州防控措施的效果。

在穗外籍人員情況明、底數清

溫國輝介紹,廣州對外交往歷史悠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貿往來延綿2000多年,是我國曆史上唯一沒有關閉過的通商口岸。長期以來,有不少外國人在廣州學習工作生活,他們的來源國分佈也比較廣。溫國輝介紹了3組數據:

一是近三年出入境人員數據。2017、2018和2019年,經廣州各口岸出入境的外國人分別為290萬人次和288萬人次,296萬人次和294萬人次,295萬人次和293萬人次。

二是在住外國人常態數據。2019年12月25日,廣州在住外國人共86475人。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8048人,日本6128人,印度5776人,美國5268人,俄羅斯3458人。非洲國家人員共13652人。

三是疫情期間最新數據。據4月10日統計,廣州在住外國人共30768人。受疫情影響,還有5萬多外國人沒有返穗。其中,人數最多的5個國家分別為,韓國4600人,日本2987人,美國2724人,加拿大1832人,俄羅斯1422人。非洲國家人員4553人。

對入境外籍人員參照國民待遇,廣州採取同等防控措施

溫國輝介紹,對入境外籍人員參照國民待遇,廣州採取同等防控措施。適時評估風險等級。根據疫情形勢變化,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情況,繼續做好高風險國家和航班評估。加強健康服務管理。高風險國家、高風險航班人員,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接受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加強高校外籍人員健康保護。推動高校加強對留學生等在校外籍人員的健康管理服務。設立開放檢測點。廣州公佈了11個區的11個檢測點,鼓勵引導在穗外國人進行檢測。

加強健康碼管理。完善和推廣多語種“穗康”小程序,引導外籍人員進行健康申報。密切溝通協調。加強與駐穗領館、相關國家商協會對接聯繫,通報工作情況,解讀政策措施,協助探訪健康管理人員。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對國際友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分享防控經驗,提供採購便利。

政府過“緊日子”,騰出更多資金為企業減負紓困、保障民生

溫國輝介紹,在用心用情保障民生方面,廣州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功改善民生福祉,決不讓一名群眾生活因疫情影響而陷入困境。我們將堅守節用裕民之道,厲行勤儉節約之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在年度計劃壓減一般性支出基礎上再壓減15%,騰出更多資金為企業減負紓困、保障民生。我們將按照省的時間安排,穩妥組織開學復學,實行學生分期、分批、錯峰返校。

堅持就業優先,全面落實促進就業政策,突出做好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紮實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孤兒養育標準,適時發放、適度提高低收入居民價格臨時補貼。繼續狠抓防疫物資生產供應,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籃子”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