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堅強,對孩子健康成長很重要

以前新聞中總是頻繁的出現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輕生的消息。

現在新聞當中居然也出現了小學生輕生的消息。

孩子,你們是怎麼了?這世間到底給你怎樣的壓力讓你感覺如此不快樂?一定要用輕生的方式來結束一切呢?

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堅強,對孩子健康成長很重要

同時,家長們也害怕自己曾經精心呵護的小花朵,日後有一天會被風雨打落?或者是害怕她們日後會遇到不快樂的時候嗎?

如果你害怕,請告訴孩子們為什麼要學會堅強。

關於教育孩子堅強這一內容,我想到了李玫瑾教授的一則演講:孩子在4歲到6歲這個區間內,家長們可以適當發展一下孩子們的文藝或者體育。這兩則內容可以讓孩子們在孩童時期就能夠獲得像成人一般的成功感,這樣的感受,能夠讓孩子們明白生命的快樂。因而在快樂當中長大,可以適當的預防孩子們日後變得自私,這也是教會孩子們學會堅強的一種方法。

有人會說,即便是成年人在社會當中遇到壓力時也會遇到不開心的時候,比如說他會在抑鬱期內覺得自己活得沒勁,總是從任何方面都感受不了快樂的源泉。

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堅強,對孩子健康成長很重要

想要獲取快樂,可以適當的體會一下什麼是成功感。

孩子也一樣,家長們也要學會滿足孩子的成功感,比如說孩子在畫完一張全家福的時候,這時候開心的跑過去給家長看,這是我畫的全家福,並且還特意給媽媽添加了一個紅色的蝴蝶結,因為媽媽在我心裡是美麗的形象。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畫的真棒,而且額外的添加了一些小飾品,你又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

所以有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習慣性鼓勵孩子們的一些進步,比如說孩子們背出了一首詩歌,完成了一個翻身跳躍,老人們可能都會拍手鼓掌,表示讚揚。其實這種感覺可以刺激孩子們的神經系統的完善,甚至不斷的激發他們渴望創作和動手的慾望。

另外注重孩子的體育能力也很重要。一方面是因為運動可以鍛鍊一個人的體質,另一方面就在於運動過程中如果遇到挫折,孩子們可以站起來,可以包紮傷口繼續往前奔跑,這是一種毅力和品質,畢竟孩子也需要品質培養。

在充滿壓力的社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堅強,對孩子健康成長很重要

如果把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比喻成一段長跑,家長們也可以告訴孩子們:終點總會到達,只要你熬過了自己覺得比較痛苦的那段時間,你就可以跑完這段路程,而且你計算一下,咬著牙跑過的那段比較難熬的時間,其實仔細想想根本就不長。如果你覺得現在比較難受,你可以放慢一點速度,但是堅持一下,路途好像就被縮短了。

抑鬱症這三個字不僅是成年家長們害怕的畫面,也是孩子們日後很有可能會遇到的一種境地。告訴孩子們堅強,不是一味的告訴孩子們,把事情想開去寬宏大度處事,而是告訴孩子們要放過自己,有一些事情自己如果能夠戰勝,要學會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把痛苦的路程不斷縮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